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以電子制程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以電子制程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
        作者: 時間:2007-11-02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編者按:隨著全球的制造基地開始向中國大陸轉移以及本地制造商的成長,為電子制造和設計服務的電子制程行業在中國電子產業鏈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本報特邀請電子制程方面的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深圳電子商會會長王殿甫就電子制程的行業現狀,市場容量,競爭態勢,發展方向等幾個方面對電子制程產業進行深入的解析。

          回顧世界工業化先行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制造模式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演繹了不少具有典型發展階段特征的制造模式,制造模式沿著大規模流水生產—精益生產—敏捷制造—全球制造的軌跡演進,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經濟全球化及信息網絡化的支撐下突破國界流動,大大地促進了全球制造的發展。

          電子制程的概念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作為以生產為導向的工業時代,日本制造業掀起了一場制程技術革命,他們在產品設計的同時,進行產品制造流程設計,工藝部門對每道工序進行規范,對每道工序使用的輔助材料和工具進行設計,這就是有名的精細制程的發展,同時掀起了群眾性的技術革新的合理化運動,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制造了世界名牌產品的品牌企業,如SONY、松下、佳能等。接著,我國臺灣地區開始注重電子制程品管,一直到以營銷服務為導向的上個世紀90年代乃至21世紀,“電子制程質量”仍舊是臺灣制造業關注的重點。2006年,臺灣地區代工業的市場占有率為69%。過去幾十年間,臺灣地區信息產業從無到有,憑借技術快速更新,及上、中、下游產業高度一體化整合,建立獨特與差異化的產業影響力。在產品技術周期進入相對成熟階段后,臺灣企業所擅長的專業制程能力成為競爭重點與發展動力。

          所謂電子制程,就是指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工藝流程,包括元器件、組件到整機的制造過程。任何電子產品均經過技術研發、物料采購、生產制造三大主要環節,如何將元器件、零件、組件組裝成一臺結構完整、堅固,外形美觀的產品,就是電子制程的工作,其中包括兩大生產環境(凈化、防靜電)及十大技術(焊接、緊固、潤滑、粘接、粘貼、測試、測量、光學、SMT、環境模擬)。針對某一電子產品的生產,進行全系列的生產資源調配參考,包括對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所需的軟件(人員配備、工藝及流程的制定、相關標準的擬訂等等)及硬件(廠房配置、機械設備、儀器儀表、生產資料)等各方面的科學規劃。簡言之,依靠強大的技術支持、優秀的管理團隊、專業的物流體系、完備的產品結構給電子制造企業提供完備的生產配套供應鏈,就是“電子制程方案”。

          專業的電子制程方案解決商是通過對的研究,開發出科學、高效的電子制程方案,將制程所需的焊接技術、粘接技術、粘貼技術、緊固技術、潤滑技術、測試技術、測量技術、ESD技術、凈化技術、SMT技術、光學技術、環境技術這十二大,應用于不同電子產品的制造中,同時整合電子制造企業所需的制程產品資源,提供電子制程所需的電子工具、化工輔料、儀器儀表、電子設備、靜電凈化產品和設備,提供“高效率、高品質、低成本、低消耗”的全套解決方案,為電子制造企業提升在電子制程環節的效率、減少成本的損耗,來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

          當業界開始提倡“企業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從“垂直分工”走向“垂直整合”和“水平分工”時,中國大陸的電子制程行業就拉開了序幕。在電子產品價格逐年下滑、產品生命周期日趨變短的推動下,電子制造行業進行制造業務分工,集中資源以強化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全球的制造基地開始向中國大陸轉移以及本地制造商的成長,為電子制造和設計服務的電子制程行業勢必在中國大陸電子產業鏈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電子制程行業的現狀

          電子制造服務商(ElectronicManufacturingService,)作為電子制造業的商業模式之一,最早是由ABC公司提出的,它是美國的一家高科技企業,也是對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的企業。其產品已涵蓋通信終端、基站、手機、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正是它和其他一些企業提出了電子制造服務()的概念,迎合了當今高科技企業特別是電子制造企業專注于科研、市場營銷、品牌管理等核心競爭力,而將制造外包的趨勢。電子制造行業的特征是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對電子制造企業縮短產品投放市場時間的市場壓力、提高資產利用率及掌握整個流程技術的要求很高。外包是美國人縱向解體的杰作,把非核心的制造業轉移到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也有利于靠近目標市場。如今,國外電子制程行業的發展日趨成熟,許多大型的電子制造企業與研究所及高等院校合作進行的開發,重點在于制造流程的再造、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等,所形成的技術被封閉起來,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成本是對電子制造業影響最多的因素,在市場不景氣或供過于求的年代,這一點尤其重要。為了控制成本,電子制造業努力尋找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而我國臺灣地區的電子制程行業正是以低成本的形象迎合了電子制造商的需求,從產品的質量、價格、到供應鏈完整的服務,都是臺灣電子制程行業與電子產品制造商合作日益緊密的原因。全球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信息資源在全球范圍的大轉移,以跨國大公司為載體的資本、人才、技術的全球流動正深刻改變中國大陸的電子產業、資本、人才、生產格局,促進大陸制造企業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目前,大陸已經形成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但是電子制程技術研發的基本狀況還不盡如人意,因需要持續的資金、技術投入,大部分電子制造企業重視設計,而輕視制程技術,不重視系統性、持續性的制程技術研發。只有極少數企業自主或聯合專業機構和院校,針對個別產品或課題進行局部的工藝研究,這勢必影響到電子制造行業的整體水平的提高。電子產品制造過程中工藝解決及工藝過程中所涉及產品的提供和技術支持,是電子產品制造過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研發產品不考慮生產工藝或少考慮生產工藝,這是大陸研發部門最薄弱的環節。臺灣的電子制造業之所以能在新的競爭環境下,突出重圍,正是得益于通過加強產業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能力,對成本進行嚴格、細致的控制。為使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控制已不再單純局限于生產制造過程,而是貫穿于整個產業流程: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發展態勢以及產品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使用、維修及回收處置。因此涉及的信息成本、技術成本、后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運輸成本、銷售成本及維修成本等全局范疇。臺灣企業以精細管理、成本控制最為擅長,注重團隊精神、實行人本管理,實現完備的產業供應鏈管理,取得了顯著的競爭力優勢。

          電子制程行業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大陸電子信息行業的高速發展,單純的生產交易已經無法滿足電子制造業的需要,完善的制程方案分析、服務以及供應鏈合作才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對于大多數的電子制造企業來說,品質一流的電子產品是爭奪市場份額的有力保證。產品的延續性是許多電子制造商所看重的,電子制程方案解決商不單滿足電子制造企業所注重的設備性能指標和價格等一般因素,并且進一步提供包括工藝支持、產品試制、環保符合、誠信服務和在線咨詢等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企業加強與供應鏈提供商的合作,必然會專注于核心業務,提高產量并降低成本。電子制程集成供應鏈最大限度為客戶帶來電子制程環節的效益,包括利潤增長和降低營運成本o即通過整條供應鏈的外延功能,提高運作效率,降低采購成本,使流程一體化從而達到目的。

          近年來,業界對電子制造過程中的精益生產有了進一步的引申和發展。“以創造價值為目標,消除浪費的過程”——不僅是要消除營運流程中的浪費,更要為企業創造價值,并進一步指出,“在21世紀,為企業的每一個參與者定義和交付價值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實現這種競爭必須具備整個企業的精益能力”,很好地詮釋了“細節決定成敗”的秘密。

          電子制程的目標客戶

          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制造企業以最經濟的物流組織、最敏捷的生產方式,最快捷的生產組織、最短的產品交貨期(含樣品)及時提供出適應市場需求、用戶滿意、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是敏捷制造的要求。因此,敏捷制造不僅是一個嶄新的生產模式,更是一個快速適應市場需求的集團競爭模式。敏捷制造的實施,涉及企業結構的變化、制造技術的更新、商業環境的擴展、多維資源的整合和信息化戰略的轉變。其著眼點是全面提升制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質量是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許多制造企業都有專門的車間檢驗所有的產品以保證品質。檢驗只是一種事后補救,不但成本高而且無法保證不出差錯。因此,應將產品品質建于設計、流程和制造當中去,建立一個無缺陷的品質保證系統,一次做對。精益生產要求做到低庫存、無間斷流程,試想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后面的工作將全部停止,所以精益生產必須以全過程的高質量為基礎,否則,精益生產、敏捷制造只能是一句空話。

          在傳統企業中,企業與供應商是對手、是競爭關系,雙方互相討價還價,進行零和博弈。而在精益企業中,供應商是企業長期運營的寶貴財富,是戰略合伙人,他們信息共享,風險與利益共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精益生產的目標是敏捷制造、降低整個供應鏈的庫存。供應鏈中的強者,應該擔當起領導者的角色,整合出一條精益供應鏈,使雙方都受益。電子制程方案解決商最終服務于電子制造企業所獲得的具體收效如下:

          1.提高綜合效率,科學的電子制程供應鏈可將生產效率提高20%。一般企業認為電子制程服務不外乎是電子工具的供給,但隨著電子產業的升級,電子制程供應鏈的服務也發生了變化。通過經驗豐富的技術工程師對電子制程方案、材料選用、倉儲管理、物流方案以及使用良好的現代裝備對其焊接、粘接、粘貼、緊固等生產流程進行改良,可縮短交易時間成本及生產周期,生產效率可提高20%。

          2.降低綜合成本,誠信的電子制程供應鏈可降低生產成本10%。傳統的電子工具行業僅能簡單地滿足一些普通工具的采購,而電子制程供應鏈集成商除滿足普通非技術性的工具、儀器、設備、輔料的供給外,更重要的是能為客戶導入國際最先進的制程技術及最可靠的制程材料。

          通過供應鏈提供商能夠隨時掌握存貨信息,促進供應商管理、降低采購成本,采購管理的人員可以從事具有更高價值的工作。通過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改進,批量采購的成本優勢及降低存貨水平,綜合可降低生產成本10%。

          3.提升綜合品質,專業的電子制程供應鏈可控制品質事故的95%。據統計,95%電子產品的品質事故是由于制造過程的失誤、忽視所產生,主要表現在:制程材料選擇不當、制程工藝操作不當、凈化環境防護不周、靜電環境監控不嚴、工具選用不當、設備選擇或操作不當、運輸、貯存控制不當。因此,選擇專業的電子制程供應鏈是等于控制了品質事故率的95%。如果各個環節、各工序都能精細操作,批量生產的電子產品的直通率應該是100%,開箱合格率也應該要求是100%,而產品返修率可控制在1%以內。

          電子制程技術的研發、推廣與發展,以及電子制程行業的導入對電子制造業的品質提高、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電子制造企業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基石,是國家經濟發展及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完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文化結構、思維方式、文字特點、應用形式等決定了中國電子制造產業發展必須將國外的共性內容進行改造以適應中國的特點,由此產生了中國電子制造產業的原創性和增值性需求;中國地區發展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國電子產業的階梯形、層次性發展結構,從而形成了整體需求的持續旺盛。二十年來大陸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平均32%的速度增長,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地區。另一方面,我國人力資源充沛,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由創新驅動轉為成本競爭的產業發展階段,很自然使我國成為世界的電子制造和研發大國。因而以電子制程行業形成的電子制造模式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機會首先來自于這個行業本身,電子制程行業是電子制造業最具潛力的行業之一,我國電子制程行業強大的發展勢頭從我國電子制造業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中也都得到了印證。

          電子制程行業的市場容量

          現在正是電子信息業大發展的大好時期,全球主要的電子生產制造都在中國設有機構,這使得我國的電子制程行業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在中低端電子產品方面,我國正向世界最大的合同制造基地方向發展。而且,供應商基礎已逐步建立起來,再加上我國近幾年對物流的重視,以及政府對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政策性利好,都使我國電子制程行業的發展如虎添翼。

          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給定了5個條件: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影響小,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以此來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在2007年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工作會議上講到,實現電子信息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有兩層含義:一是繼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實現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推動產業切實轉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同時,做好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工作,發展循環經濟。二是做好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發揮電子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支撐服務作用,尤其是加大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力度,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提升,為和諧社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據統計,關于大陸的電子信息產業,每年的市場容量不低于2萬多億元,未來5年電子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不低于20%。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容量是不斷增長的,制程技術也是不斷發展的,因此電子制程行業所面臨的也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且發展速度迅猛的市場。根據信息產業部2007年4月發布的公告,2006年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銷售收入約為4.75萬億元,其中,軟件產品的銷售收入為4800億元,硬件產品(含元器件、整機到設備)的銷售收入為4.2萬億元,電子制程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不低于10%(根據工業經驗所估計)。根據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到“十一五”末,高技術產業規模繼續擴大,預計2010年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9萬億元,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達到2.2萬億元。隨著高技術產業的市場容量不斷增長,電子制程技術市場也將不斷增長,前景可觀。電子制程產業面臨的市場是巨大的,這個市場不僅僅是中國大陸市場,而是整個國際市場。

          電子制程的競爭態勢

          據信息產業部統計數據分析,今年1-7月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約為25806億元,同比增長18.7%,其中制造業約為22812億元,同比增加18.2%,工業增加值高達49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8.1%,產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數字背后的各種問題。

          1.世界電子制造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已經突破了“車間——企業——社會——國家”的界線,正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優化配置。全球制造改變了世界經濟的格局,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及產業的轉移已經成為一個事實。有學者描述了今后若干年世界經濟的格局——可移動的商品:“工業發達國家研發——發展中國家生產——世界范圍內銷售”(而這種國際分工格局的改變,取決于發展中國家的研發和營銷服務能力的提高,以及工業發達國家高投入,高增值的研發能力的持續能力,不論工業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挑戰)。

          中國與印度誰主本世紀沉浮?成為當前一個議論的熱點,一個制造業強些,一個服務業強些,問題不在當前兩者處于何種位置,重要的是我們的鄰居未來會處于何種位置?實際上這是一場全方位的競爭,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個事實,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其外,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閉關鎖國的狀態下生存下去,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高筑墻、深挖洞”的年代。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抗拒全球化,或屈從全球化,到頭來付出的代價更大,或可能被邊緣化。

          中國大陸在世界電子制造業產業轉移中處于被動從屬的地位,采取的是利用廉價的土地、勞力和資本等資本要素,以及稅收優惠,賺取辛苦錢的“房東經濟”。由于產業鏈短,引發不了居民的財富效應,導致了“長骨頭不長肉”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改變,價值鏈中的主角必須改變,應積極主動地整合世界研發和營銷渠道資源,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進而著手世界市場的角色調整。

          2.制造業企業縮短產業鏈,專注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已成為世界制造業企業的變革趨勢。上世紀末席卷歐美企業的突出核心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的風暴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進行的。市場競爭的本質是專業化的競爭,零部件的集中生產及工藝的專業化生產以及生產活動外置和服務外包已經成為趨勢,是當今制造業企業主要的變革方向,這也印證了經濟學家減低交易成本的概念:“市場機制總能把企業對市場的替代限制到能使社會總成本最小的程度”。

          但我國大陸電子制造業企業似乎尚處于樣樣都得有的原始擴張思維中,企業自供、自產、自銷的傳統一體化經營模式仍較普遍,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周轉一年僅1.62次,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相當于GDP的70%,資金效率很低,企業嬴利和資金積累能力非常弱,技術創新的動力和資金支持力度不足,制造業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較弱。

          3.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互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關系越來越密切,從制造業發展看,服務化趨勢日益顯現,從服務業發展看,現代服務業日益興起,“服務——工業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創新——生產——營銷”一體化特征日益明顯。

          傳統的單純供求買賣并不能滿足產品的品質、貨期、質量事故追溯以及成本的控制,其利益關系主要表現為短期行為,難以保證企業的健康、持久發展。行業分工明細化令企業更具競爭力,技術的細分可令品質更加精益求精,只有專業的電子制程方案供應商才能提供ESD防護、凈化、焊接、緊固、粘貼、粘接、測試等技術的縱向應用及橫向無縫鏈接的解決方案,才能給企業帶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品質更穩的高回報。上下游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是競爭的發展趨勢,壟斷上游技術及產品、與上游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伙伴是現代國際巨頭的必備手段,互信、合作、共贏是未來采購鏈的核心競爭力。

          電子制程的發展方向

          電子制程集成供應鏈是電子制程服務企業的發展趨勢,電子制程集成供應鏈實際上是電子制程供應鏈的集成商,跨越電子制程方案、技術、材料、分銷、配送、倉儲到售后服務的全過程,涉及眾多獨立的職能和機構,比如制造商、供應商、運輸商、分銷商等。電子制程供應鏈的集成商將改變原有的電子制造供應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它要求在集成供應鏈內的合作伙伴能夠像一個整體一樣工作,頻繁的交流信息,滿足客戶的需求,及時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

          電子制程供應鏈的集成商通過調集和管理組織自己以及具有互補性服務的資源、能力和技術,把相關資源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具備了分析、設計、制定、實施、運作全面供應鏈集成方案的能力,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電子制程供應鏈解決方案。

          電子制程行業的服務范圍專注于整個價值鏈的上下游,它幫助客戶管理整條價值鏈,但事實上,具備相當實力和規模的電子制程方案解決商甚至開始負責客戶的物流管理,其服務范圍不斷向著價值鏈的后端延伸。各大電子制造品牌加大在亞洲采購力度及生產投入的原因,是我國電子行業的迅猛發展和勞動力成本優勢,這也是電子制程行業由國外拓展至我國的緣由,希望通過本地化的供應鏈管理獲得制造柔性、降低成本。

          綜上所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良好的發展環境、充沛的人力資源使我國成為世界電子制造大國,就近配套的要求又為我國的電子制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可以說,電子制程行業隨著我國成為世界電子制造大國而日益顯示出它的發展潛力。

          為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為把電子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我們必須掀起“技術創新、制程技術創新、供應鏈管理創新”的活動。電子制程技術和方案、系統集成、系統服務、系統供應、第四方物流的形成勢在必行,從而把我國電子產品質量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進一步創造價值,降低系統成本,增強核心競爭力。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沅陵县| 叶城县| 黔江区| 寻乌县| 曲周县| 虞城县| 达日县| 海盐县| 新建县| 长宁县| 前郭尔| 兴隆县| 承德市| 正蓝旗| 龙井市| 浙江省| 徐汇区| 阳城县| 平陆县| 丰台区| 甘洛县| 白河县| 洛浦县| 泸定县| 长泰县| 林周县| 东乡县| 莫力| 都昌县| 台东县| 安福县| 盐池县| 黄冈市| 贞丰县| 和硕县| 朔州市| 河东区| 环江| 夏河县|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