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高校動態 > "益友"時尚:97.6%青年愿意有空時參與公益事業

        "益友"時尚:97.6%青年愿意有空時參與公益事業

        ——
        作者: 時間:2007-10-29 來源: 收藏

            資料照片:2007年4月14日,志愿者在博鰲海濱拾垃圾。此前,參加這一活動的80多名志愿者,每人多背一公斤學習用品送給博鰲聯珠小學的貧困學童。

            “她是‘多背一公斤’的志愿者。”每回參加有陌生人的聚會,王慧娟發現,主人介紹她時最后總會特意加上這樣一句。

            “接下來,剛認識的朋友就會有點贊嘆又有點羨慕地說,‘做志愿者啊,真不錯’——弄得知道我業余做過志愿者的人,比知道我是會計師的人還多。”王慧娟對筆者說。

            作為一個公益志愿活動的組織者,大學畢業留在上海的王慧娟,感覺圈子的范圍越來越廣了。身邊一起搞活動的朋友逐漸多起來,這周一個朋友帶來一幫朋友,下周這幫新朋友再帶來他們的朋友。“繁殖得可快了”,王慧娟說,“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有一個公益或者志愿者的身份。”

            公益正成為的一種時尚。最近一屆上海風尚節,公益板塊占的比重越發壯大。家園等官方組織和不斷涌現的民間機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加盟。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實施的一項調查中,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時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動志愿者”。

            “能幫助別人心里高興”

            調查顯示,76.2%的青年之所以參與公益活動,是因為“能幫助別人心里高興”。

            進入大學第一天,學長告訴許林要想入黨就要積極參加公益活動,“于是我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協會”。

            “我們跟北京甘家口社區一起去玉淵潭公園做防艾滋病宣傳,聯系新京報一起為在京的農民工子弟捐書和學習用品,去打工子弟學校給孩子們上科學課……”許林說,“你知道嗎,真和以前的生活不一樣,像電視劇一樣精彩,太有感覺了。”現在,畢業三年了,一講起這些經歷,許林依然充滿自豪,“每回參加志愿者活動,我就覺得自己特別像一個大學生。這才是我向往的大學生活,不是整天窩在校園里,每天上課下課。”

            周三上午10點,生物學博士李晨會準時從家里出發,城鐵轉地鐵,到木樨地再轉公交車,他會盡量在中午趕到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行知新公民學校,休息一會兒準備上課。在學校唯一配備多媒體的那間平房里,這些打工者的孩子們可以領略到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奧秘。準備這樣一堂課的教案,每周會再花去李晨整整一個晚上。

            “挺有成就感的。”李晨說。

            “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時候沒想那么多,只覺得有需要就去做了,自己也很開心。”王慧娟笑著回憶說。

            那個時候,家門口有一塊綠草坪。夏天,天氣很熱且久不下雨的時候,草會慢慢枯黃,媽媽就拉著小王慧娟的手,一起從家里拎水去澆草坪。

            “現在看來可以認為是一種社區志愿者行為,草坪是公共區域,水費是自己家出,我們這種行為使很多鄰居一起受益呢”。多年以后,她開始思考其所以然。實際上,志愿者活動已逐漸從“做好事”成為“很自然的事”,甚至,王慧娟覺得這是她“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在王慧娟的回憶里,這些活動讓她“收獲快樂,收獲友情,認識社會,自我成長”,她的MSN聯系人中有30多位都是通過公益活動認識的,大家沒事一起去戶外玩,一起打球一起聚餐。

            本次調查顯示,“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是40.9%的青年投身公益活動的原因,此外,24.3%的人認為公益活動也是“一種休息方式”,還有20%的青年“沒有原因,就是想做”。

            馬蘭是資深志愿者,她的“益友”(做公益的朋友)遍天下,“一開始并沒有特別想加入公益活動,后來接觸到這方面的人感覺很投緣,有找到了組織的感覺,漸漸就做得多了”。

            他們把公益活動當成一種享受。“付出也是一種快樂”,馬蘭說,“雖然開始也在懷疑是否有意義,但是現在我覺得我去支教也是去尋找快樂的,應該要謝謝那些孩子,是他們可愛的笑臉,化解了我的疑惑。”

            累是不可避免的,“要考慮很多事情,體力精力都要付出”,組織活動要所有的細節都考慮到,帶特殊兒童更要考慮安全,時刻陪護,“不過,真的樂此不疲,這讓人很充實”,馬蘭說,“既有意義又有趣,感覺挺美妙的。”

            “就像那句口號,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來自外交學院的王政是一位奧運會志愿者。10月13日奧運會倒計時300天國際友人環昆明湖長跑,他負責貴賓接待。“很累,基本上就是一直在跑,沒有停下,也沒有休息的地方”。但是,看到活動辦得成功,聽到國際友人對自己服務的贊許,他非常高興。“奧運會畢竟是一件大事,自己參與過,感覺挺光榮的。”王政說。

            本次調查中,青年最愿意做的志愿者依次為環保(61.8%)、關愛老人(43.1%)、奧運志愿者(42.4%)、支教(37.2%)。

            “我倡導了,也是一種志愿行為”

            與人們愿意參加公益活動的熱情相比,參與本次調查的青年當中,只有5.8%的青年經常參與公益活動,62.0%的人“從未做過公益志愿者”。

            畢業以后,許林的志愿工作也沒有繼續下去,僅僅“掛了一個紅十字協會會員的頭銜”和“定期去街頭獻血”。“沒有了組織,上哪兒活動去?”許多受訪者有和許林一樣的苦惱,被問及沒有做過公益志愿者的原因,75.0%的青年認為“不知道去哪里做”,其次才是“太忙,沒有時間(24.5%)”。

            “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還是很樂意不計回報地幫助別人,哪怕是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個座。”調查中,一位網友這樣留言。

            實際上,青年可以選擇各種形式和方法加入到公益隊伍中來。他們可以捐錢捐物,也可以捐獻自己的時間,除了服務性、支持性工作,他們還可以從事倡導性工作。“我倡導了,也是一種志愿行為。”王慧娟說,有些她感覺自己并不擅長或者沒有時間從事的事情,現在她也會幫助做宣傳,“不需要特別為了公益而公益,旅途中號召大家收拾好自己的垃圾,注意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給當地人灌輸一些鄉土意識,這根本不占你的時間,但是它有意義”。



        關鍵詞: 青年 公益事業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武隆县| 商南县| 华蓥市| 城市| 新沂市| 赣榆县| 太谷县| 平乡县| 墨脱县| 宾川县| 贵阳市| 古蔺县| 梅河口市| 唐山市| 嘉鱼县| 大埔区| 儋州市| 广西| 常德市| 紫阳县| 西丰县| 肥东县| 汝城县| 武隆县| 丹凤县| 哈密市| 英吉沙县| 旺苍县| 奉节县| 西安市| 绥宁县| 九龙县| 东源县| 湘潭市| 望都县| 巧家县| 余姚市| 锦屏县| 湖州市|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