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S i/C負極在實際應用中的失效原因分析

        S i/C負極在實際應用中的失效原因分析

        ——
        作者: 時間:2007-10-23 來源:電源技術 收藏

          近幾年來,i由于具有較高的比容量而成為鋰離子蓄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熱點。但是,硅在反復充放電過程中經歷很大的體積變化,很快發生明顯容量衰減。雖然許多研究機構以及材料廠商通過表面改性、摻雜以及復合等方法,對材料進行了優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不是十分理想,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還沒有得到廣泛的實際應用。我們將一種i/C負極材料應用于14500圓柱形電池體系中,對它與碳負極電池的基本性能進行了對比,并對該種i/C負極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失效原因進行了分析。

          1實驗

          1.1電極材料

          實驗中所采用的負極分別為:石墨化碳材料,平均粒度為17 μm,比表面積為2.5 m2/g;Si/C復合負極材料,Si含量為8%(質量分數),平均粒度為16μm,比表面積為3.6 m2/g。

          14500圓柱形電池的制作:將負極活性材料與粘結劑聚偏氟乙烯(po1yVinylidene】fluoride)、導電劑乙炔黑(acetylene black)按質量比85∶10∶5混合,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為溶劑制成漿料,調勻,雙面涂敷,正極使用富鎳材料。電解液為1.0mol/L LiPF6/[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2%成膜添加劑],隔膜為20μm微孔聚丙烯膜,裝配成圓柱形電池。

          扣式電池的制作:對電極采用Li片,其他條件同上,裝配成CR 2032扣式電池。

          1.2電化學性能測試

          室溫下在武漢金諾LAND電池測試系統上進行充放電循環。

          扣式電池采用0.05 C恒流充放電,正極充放電電壓為4.2~3.0 V,負極充放電電壓為1.5~0.00 1 V。圓柱形電池采用1 C恒流充電至4.2 V,然后再恒壓充電,l C恒流充放電,Si/C負極電池放電至2.5 V,C負極電池放電至3.0 V。

          1.3分析儀器

          使用日本理學:D/MAX 2550型X射線衍射儀對電極粉末進行物相分析,用日本JSM-6360 LV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電極的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分析使用EDAX進行。

          使用GC 6890 N-MS 5973 N氣質聯用儀器對電解液成分進行分析。

          交流阻抗的測量采用德國電化學工作站IM 6進行。施加正弦電位幅值5 mV,測試頻率范圍為100 kHz~5 mHz,測定電池在開路電位下的電化學交流阻抗頻譜(EIS)。

          2 結果與討論

          2.1 Si/C負極材料扣式電池性能測試

          圖l為碳負極和Si/C負極首次充放電曲線(vs.Li),碳負極的可逆比容量為330 mAh/g,初始效率為95%,而Si/C負極的可逆比容量為550 mAh/g,初始效率僅為86%,不可逆比容量較碳負極高很多,其主要是由于Si/C負極的比表面積比碳負極材料大,用于形成固體電解質相界面(SEI)膜所消耗的Li+比較多,并且電解液在Si表面會發生強烈的分解,產生不可逆比容量。

          

          圖2和圖3為扣式電池Si/C負極材料前三次充放電曲線圖,以及充電前后x射線衍射光譜(XRD)圖。從圖中可以看出,Si/C負極第一次充電(插鋰)曲線明顯不同于第二、三次充電曲線,這說明在第一次插鋰過后,材料發生了相變,并且這種相變是不可逆的。圖3中可以證實這一點,XRD譜圖顯示,原材料中Si以晶體的形式存在,在2θ=28.3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长垣县| 合川市| 车致| 清苑县| 图木舒克市| 肃南| 柳林县| 惠州市| 临桂县| 华亭县| 乌兰察布市| 滦平县| 正定县| 丹凤县| 临桂县| 阳谷县| 洪洞县| 灵台县| 泌阳县| 苏尼特右旗| 沙雅县| 九寨沟县| 安阳县| 永宁县| 获嘉县| 楚雄市| 海安县| 施秉县| 顺平县| 江山市| 娱乐| 慈溪市| 剑川县| 黔东| 涿鹿县| 武乡县| 佛学| 同德县| 渭南市|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