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找工作考哪些? 三類證書應關注
英語四六級證、計算機二級證已不稀罕,雅思證、注冊會計師證、駕駛證、導游證等一些證書又成了大學生就業前追捧的熱點。大學生中的“考證大軍”不惜重金,試圖通過考證來增加自己的就業籌碼,但面對坐擁一身證書的大學生,企業真的會照單全收嗎?
調查:
考證能干啥 多數人迷糊
《愛麗絲漫游仙境》里的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那么你哪兒都到不了。”這句話用在時下大學校園里的考證一族身上或許并不為過。
10月17日,沈陽工業大學校園里,大三學生朱霖,正在為校報準備一篇關于校內大學生“考證”的調查,多天的線索搜集,她發現身邊一些學友們在考證、特別是在考“校外證”上存在盲目性。
大三的小B,準備學習物流師的資格證,但考前他對物流師的認識并不全面,比如高級物流師只有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才可以參加認證,中級物流師大學里這個專業的學生直接可以考。非專業的小A卻硬要花費2000多元錢,報名、培訓準備去參加考試,在培訓課上老師上主要的任務就是劃重點,很少涉獵相關行業的知識,想考試過關,只能靠死記硬背,結果得不償失。因為目前好多學物流專業的學生拿著證都難找到相關工作。
小C目前正在準備考導游資格證,她的初衷是發現在各地旅游時,有導游證的到景點不需要門票,愛好旅游的她想拿這個證省錢。但事實上小C不了解的是,考導游證前期需要培訓、買材料,拿到證后每年還需要年檢,省錢的目的未必能達到。
通過回訪朱霖發現,類似于報關員資格考、國際貿易報單員證、外交員認證等,沒有一定從業經驗的人參加這些考試,實際通過率都非常低,而其中有些考試花費都會超過上千元。
沈陽建筑大學大三的學生李海濤,在準備考駕照,而他的不少同學都參與IT方面的培訓,說到考證的起因,多數同學表示,前幾屆的學長在招聘時好像能用得上,至于什么樣的企業看中那類的證件,他們似乎并不太了解清楚。
企業聲音:
純技能型證書有時會看
東軟集團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宋清君坦白,對擁有證書的大學生企業在初選時會有所關注,他們看中的多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一些程序設計大賽或是機器人大賽等,企業從中可以尋找出應聘人團隊合作的亮點,對這點東軟非常看中。至于社會上IT培訓類的證書,我們只把它看成是應聘學生學習態度檢驗,至于能力方面我們會有自己的評斷標準,沒有證書,有能力我們也會錄用。
東宇房產公司人力資源部賈楠首先表明,企業對大學生持證并不反感,但對不同類型的證書認可程度卻是不同的。舉例說企業如果需要招收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不少大學生都會帶著人力資源資格證前來應聘,但事實上這個證,學這個專業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份。此時,擁有這個證的本身并不能說明這個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如何,所以他們企業對這類具有普遍性的證不會看重。相反如果需要招收房開人員,如果大學生在應聘時能持有預算工程或是項目管理方面的證書,企業則會高看一眼,因為這些證書更多是屬于技能型的。
談到對大學生持證應聘的看法,安利(中國)北方區人力資源經理張萌也認為,擁有這些證書只是個人資質的證明,公司只會將其作為一個參考指標。他們企業看重的是大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團隊精神,是否在持續學習的態度、坦誠溝通等方面有潛質,接下來公司才會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培訓。公司認為潛力是對應聘者們的基本要求,因為能力可以通過潛力培養,學歷也可以通過潛力獲得。
專家建議:
三類證書學生可關注
大學生們的考“證”熱,同樣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遼寧省人才研究所所長姬養洲研究員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的細化,新職業的增加,大學生在自己的專業或相近的專業領域內獲得新的資格證無可厚非,但一味追求持證,考一些與自己專業不相關的資格證,未免得不償失。還不如集中精力,多從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上花功夫。目前,從證書的類型看,對大學生找工作有幫助大致分三種,一是與自身專業緊密結合的準入類證書,二是通用證書,比如營銷類的,另一種是技能型的如網絡認證、網頁維護等。
此外,大學生考證時,還要考慮相關費用,有的證想學費用比較低,可能今后就業時用處不大,大學生本身還比較感興趣,不妨可嘗試一下。但對于如動輒幾千元的職業經理人的培訓等,浪費了金錢與精力不說,到頭來真正能用上的機會卻很少。(王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