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商
——
報道指出,鴻海已經連續四年登上《商業周刊》前十大科技公司的排行榜,今年在《商業周刊》的百大信息科技公司中名列第二,去年的銷售金額達到162億美元,較前年成長了34%,獲利則成長了18%。
分析認為,多數臺灣電子業者在激烈市場競爭下都面臨利潤趨薄的情況,而鴻海卻能以靈活的經營模式獲得較豐厚的利潤,它的經營模式受到青睞,據悉《商業周刊》正在對其經營模式進行研究。
報道指出,鴻海的生產項目相當廣,包括零組件及成品。這使其能產生規模經濟效益,生產成本較低,因此,甚至在降價競爭的情況下,該公司仍有不錯的獲利。
另外,由于鴻海很早就洞燭先機,將生產線移往成本較低的地區,這也降低了自己的成本。據悉,目前鴻海在祖國大陸的生產線雇用的工人多達十萬人,在捷克、匈牙利、巴西及墨西哥也都有工廠。
鴻海的創辦人、董事長郭臺銘正積極鞏固公司的領先地位。今年1月,其子公司富士康科技在香港上市,籌集了4.33億美元的資金。5月13日,鴻海購入奇美集團的手機生產部門,5月18日,又與惠普達成協議,收購惠普在澳大利亞的工廠。
報道指出,郭臺銘希望繼續擴展鴻海的生產項目,目前,該公司已投資生產液晶顯示器及網絡電話機,同時還投資了3.5億美元在臺灣設立研發中心。
據悉,郭臺銘的另一項計劃是成為全球主要的汽車電子裝備供貨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