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07年電視出口量將超過國內銷量
——
預計中國2007年電視出口量將達到3960萬臺,而國內市場出貨量預計為3830萬臺。相比之下,2006年中國國內電視出貨量為3680萬臺,而出口量為3480萬臺。
日本廠商退出CRT電視市場以專攻利潤率較高的LCD電視和等離子(PDP)電視,其直接結果是中國電視出口上升。由于本地供應鏈完備,以及國際市場仍然需要CRT電視,中國自然從日本廠商手中接管了這個市場。
盡管對美國的CRT電視出貨量下降,但中國電視出口勢頭仍然保持強勁。
向DTV過渡帶來的麻煩
由于美國要求在美國銷售的電視必要帶有數字調諧器,中國CRT電視在向美國市場滲透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從3月1日開始,所有含有調諧器電視必須配備內置的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ATSC)數字電視(DTV)調諧器。
這將使得美國消費者能夠接收數字電視信號。上述要求在第一季度對于中國電視出口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季CRT出貨量比2006年第四季度減少38%,比2006年同期減少6%。中國OEM廠商對于向美國出口電視頗感躊躇,擔心如果不提供ATSC調諧器可能被征收高額專利費,每臺高于20美元。
出口有望增長
但是,中國電視廠商已經開始根據新的美國ATSC要求來調整產品,這將促進出口增長。
iSuppli認為,到2011年中國電視出口市場將從2006年的3480萬臺增長到545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9.7%。同期中國國內電視出貨量將從3680萬臺上升到4580萬臺,CAGR為4.5%。隨著中國向液晶電視過渡,iSuppli預計中國電視出口將繼續上升,因OEM廠商從CRT電視轉向出口更誘人的和利潤率更高的平板電視。
下圖所示為iSuppli對于2006-2011年中國國內及出口電視市場的預測。

征稅情況
目前,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正在阻止全部中國品牌的電視大批量進入歐洲和美國市場。為了克服這方面的困難,中國電視生產商已開始在歐盟國家和拉美建廠,避免使用“中國制造”的標簽,盡管實際上這些工廠的電視都是中國公司生產的。
ATSC專利費對于中國OEM廠商來說也是一項挑戰,這些廠商希望避免為出口到不同國家的每臺電視支付額外的費用。iSuppli認為,中國廠商要想能夠成功地以自己的品牌在歐美銷售其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