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P2P音樂下載站KURO借閃聯重上路
——
KURO的新東家是臺灣驊訊電子公司(下稱驊訊)。7月9日,驊訊與閃聯共同宣布,推出基于閃聯技術的正版化播放器,驊訊旗下的酷樂時代網站也正式開通,并為這些播放器提供正版音樂下載。這也意味著閃聯技術開始規模化商用。
依托國內最大的3C產業聯盟閃聯,利用其版權保護技術參與到上游正版數字音樂產品的提供,以及下游音樂播放器核心配件的生產,驊訊幾乎將一整條產業鏈把控在手中。難怪在啟動儀式上,驊訊董事長鄭期成得的尤為開心。
慈眉善目,總是一副笑臉迎人,這是鄭期成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個從做電動玩具起家,靠著生產音效芯片立足的臺灣人,將自己的下一個盈利點鎖定在新興的數字音樂市場。
內容合作
“帶有閃聯標志的播放器,將可以在內嵌閃聯技術的酷樂網站上,免費或者續費購買大量內嵌圖片和歌詞的正版MP3音樂。”鄭期成如是解釋驊訊和閃聯的合作模式。閃聯的技術為歌曲和MP3播放器做了特殊設定,保證其從上網到下載的全過程都不被盜版。
據了解,在今后的一個月時間內,將有至少1千萬部的帶有閃聯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技術的MP3、MP4投放市場,這些播放器產品至少已經預裝250首正版歌曲,但最低售價為299元。
購買閃聯MP3的用戶還可以在至少一個月內免費從“酷樂時代”上下載250首正版歌曲。之后每月下載250首歌曲的包月費用為15元。平均每首歌的價格只有6分錢。而iPod用戶在iTunes上下載一首同樣的歌曲則需要付0.99美元。
目前,驊訊已經和包括華納、環球、索尼BMG和百代(全球4大唱片公司)在內的22家唱片公司簽約。“他們將為閃聯提供音樂首發和獨家下載。”鄭期成告訴《財經時報》。
“雙方合作采取全新的分成模式,按照被下載的音樂數量與唱片公司分配收入,歌曲被下載得越多他們得到的也越多。”酷樂內部人士表示,唱片公司能夠獲得音樂下載一半的利潤分成。這和以往“包干”模式相比讓唱片公司更具積極性。
掌控下游
作為擁有國際音效芯片市場70%份額的驊訊,早在2005年就加入了閃聯。在閃聯的支持下,其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技術被內置于驊訊生產的音效芯片中,并授權給MP3等播放設備生產商使用。
國內大部分MP3生產企業采用的都是驊訊音效芯片,這也使得驊訊在推廣具有閃聯技術的音效芯片更加便利。目前,包括優百特和紐曼在內,國內已經有超過50%的MP3、MP4制造企業投身閃聯數字音樂聯盟。
“現有的廠商,不增加硬件的成本,不需要修改芯片,這對于廠家來說是很具有吸引力的。”鄭期成解釋。
艾瑞市場咨詢調查顯示,2005年到2008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47.4%,2008年有望突破81.4億元。
但也有專家對于這種模式并不看好。認為在中國存在大量免費的音樂資源下載,即使閃聯聲稱下載的費用極低,也不容易吸引收費用戶。其實在閃聯之前,有更多的資本看到正版數字音樂下載的機會。愛國者音樂網、A8音樂網等此前都曾相繼推出過類似“1元買正版音樂”。
收購酷樂
在鄭期成看來,7月9日是驊訊入主酷樂網近一年來最重要的日子。這一天,是曾經被視為“數字音樂盜版之源”的酷樂網重生的日子。“現在LOGO跟以前的酷樂是完全不一樣,我們只是使用它的品牌和技術而已。”鄭期成告訴《財經時報》。
KURO的創始人是陳國華和陳國雄兄弟倆。1996年,兄弟倆創立了KURO,成為國內P2P音樂下載的先行者,2000年酷樂網進入大陸,短短數年其用戶就達到230萬戶,在線音樂下載市場中,其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7%。
但是由于版權問題,2005年9月,我國臺灣地區法院認為KURO服務侵犯
知識產權,判處其兩兄弟3年監禁,外加300萬元新臺幣罰款。2006年底北京二中院宣判,KURO提供的歌曲侵權。此后KURO網也處于關閉狀態。
鄭期成很快找到陳國華,以正版數字音樂下載的經營模式說服其對KURO重組。并提出支付1億元人民幣,作為KURO的盜版賠償費用。陳國華回憶道,鄭期成當時是一個人坐著出租車、背著一個背包來拜訪他,向他說明驊訊的愿望,這也讓他印象深刻。
經過談判,雙方協商成立了創聯網,其中驊訊持有20%股份,鄭期成個人持有30%,原KURO則占20%,其他戰略投資者占30%。自此,KURO更換門庭,成為驊訊的控股子公司。驊訊接收了KURO的品牌和所有會員。
此次,驊訊把新網站的名字改成“酷樂時代”,便是希望擺脫過去官司不斷的命運,區別過去的KURO,以“正版”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帶有閃聯標志的播放器,將可以在內嵌閃聯技術的酷樂網站上,免費或者續費購買正版的MP3音樂。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