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2005年第十八屆電子元件百強企業排名分析

        2005年第十八屆電子元件百強企業排名分析

        ——
        作者: 時間:2005-05-24 來源: 收藏
            在信息產業部的關懷、支持和業內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第18屆百強企業排名以嶄新的面貌公之于世。今年百強評選標準與以往有較大改變??v觀2004年以前的元件百強評選均以銷售收入作為主要評選條件,評選關注的是企業銷售收入,重視了企業規模卻忽略了企業的贏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今,企業決策者普遍意識到企業強健有力要比規模龐大更具未來價值,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企業高層領導的共識和奮斗目標,以銷售收入作為唯一的元件百強衡量標準已不適合當前企業發展的要求。 

          本屆評選是借鑒《富布斯》500強的評選方法,以各生產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計為基本考察因素,以權重法按最終綜合成績排名,其目的是倡導電子元件企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產出效益是企業經濟實力、品牌形象的外在體現,顯然,新的評選方法將更加客觀、更趨合理。 

          百強成為電子元件行業主導力量 

          根據新方案評選出來的新一屆元件百強企業比較全面、真實地反映了絕大部分電子元件大企業的現狀,這些企業在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擁有較多資產和較大的經營規模。 

          本屆新入圍元件百強的企業有19家,其中不乏成長型的民營企業和高起點、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如民營企業瑞聲聲學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嘉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外資企業越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松下控制裝置有限公司等。 

          排名三甲的企業是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永鼎集團有限公司、亨通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銷售收入由2003年的53.36億元下降到2004年的47.33億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統計范圍的變化,而不是企業自身效益的降低。本屆元件百強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9家,比上屆增加5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的企業有35家,同比下降的僅有7家,其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80%的企業有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6%,下同)、深圳市宇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18%)、瑞聲聲學科技有限公司(106%)、佛山市承安銅業有限公司(101%)、杭州富生電器有限公司(98%)。 

          本屆元件百強實現銷售收入736.4億元,占近萬家元件生產企業銷售收入的20%。因此,元件百強已基本把握了中國電子元件經濟的命脈,左右著中國電子元件經濟的發展,成為中國電子元件行業經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總體規模繼續擴大 

          2004年,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在通信、家電等下游產業的帶動下,電子元件行業經濟發展形勢良好,總體規模迅速擴張。2004年,電子元件百強實現銷售收入736.39億元,比上屆凈增150.76億元,同比增長25.74%。 

          2005年電子元件百強前10名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比2004年電子元件百強前10名企業上升了27.16%;而后10名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比2004年電子元件百強后10名企業增長僅16.78%;前10名與后10名企業相差10.38個百分點。 

          出口帶動電子元件產業發展 

          2004年,電子元件產品對外貿易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進出口總額繼續快速增長。電子元件百強整體水平的迅速提高,為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第18屆電子元件百強出口總額31.9億美元,同比增長6.16%。如按可比條件比較,則同比增長77.86%。本屆元件百強94%的企業有產品出口。 

          出口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有59家,其中超5000萬美元的企業有18家。繼1999年廣東風華首次打破電子元件行業年度出口總額超億美元的紀錄后,本屆元件百強出口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有9家,同比增長30%以上的企業有33家,其中廈門信達電子有限公司、南京依利安達電子有限公司、安徽飛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承安銅業有限公司、大連太平洋多層線路板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永星電子有限公司、瑞聲聲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翻番增長。出口有效地帶動了電子元件產業的發展。 

        本屆上榜企業排名波動較大 

          新的評選方法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狀況,而不是以單純的銷售收入作為唯一評選依據,使元件百強上榜企業排名波動較大。本屆元件百強與上屆相比,名次提升超過20位的企業有廈門宏發電聲有限公司(提升30名)、廈門法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升23名)、珠海方正科技多層電路板有限公司(提升23名)、天津普林電路有限公司(提升24名)、浙江嘉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升21名)、瑞聲聲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升20名)、浙江天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升20名)、寧波科寧達工業有限公司(提升20名)。這些企業的共同點是利潤總額的單項排名均大大超前于銷售收入的單項排名,從而使綜合排名大幅提前。 

          福日電子配件、海光電子2004年銷售收入均為1.5億元,并且是連續多年的元件百強企業,由于新的評選方法而未能入選。如果仍以銷售收入為主要評選指標,富陽日月、東晶電子則無法入圍本屆元件百強。是新的評選方法讓那些有發展前景的成長型企業脫穎而出,并揭示了哪些企業最活躍,哪些企業最賺錢,哪些類型的企業在引領著電子元件行業的發展,顯現出本行業成長型企業的綜合優勢、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 

          產業基地集中度日益提高 

          第18屆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分布在17個省市,比第17屆減少2個省、比第16屆減少3個省,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福建4省。其中浙江省26家,廣東省21家,江蘇省18家,福建省8家,浙江、廣東、江蘇3省的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計之和分別占電子元件百強的65.68%、64.41%、65.25%,產業聚集效應非常高。 

          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浙江、廣東、江蘇民營經濟迅速成長,除外資或外資控股的合資企業外,民營經濟實力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已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行業分布上看,除綜合性生產企業外,電子元件百強主要集中于光電線纜、PCB、電容器、電聲器件、磁性材料行業。其中,光電線纜行業有13家,實現銷售收入234.91億元,占本屆元件百強銷售收入的31.9%,是產值貢獻最大的行業;其次是PCB,有13家企業上榜,實現銷售收入75.87億元;再次是電容器行業,有14家,實現銷售收入62.9億元,是上榜企業最多的行業。

        元件百強應在"做強"上下功夫 

          本屆電子元件百強企業的總體規模較上屆有較大提高,但真正做強的企業還不多。企業做大,只意味著企業投入大,在資產、規模或銷售收入以及市場占有率等方面排名在前。而企業做強,意味著績效表現和成長能力具有競爭力,主要通過總資產利潤率、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的成長指標來體現核心競爭力、盈利能力、運轉效率等經營管理的能力。由此可見,大不等于強,企業做大容易做強難。要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更應在做強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首先,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目前我國電子元件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核心技術上處于受制于人的地位,這與我國世界電子元件生產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這種現狀應引起各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一旦核心技術全都掌握在別人的手里,我們的企業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來料加工廠。因此,各企業應根據市場需求,加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的研發,跟上先進技術的步伐,同時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來達到盡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目的。 

          第二,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我國電子元件行業至今沒有一個國際知名品牌,這就要求全行業應從重視產量、銷量向重視品牌轉變,從品牌仿照向品牌創造轉變。"東磁DMEGC"牌磁性材料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國家質量免檢產品,實現了全國電子元件行業中國名牌零的突破,標志著東磁在成長為國際名牌的道路上又踏出了堅實的一步。各企業應吸取橫店東磁集團的成功經驗,充分重視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護,向自主品牌要競爭力。 

          第三,盡快提高產品檔次。 

          由于國產電子元件產品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中低端領域,造成了我國通用元件生產能力過剩,而新產品所需的新型元器件,企業卻很難滿足整機生產成套供貨需求的被動局面,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因此,國內電子元件企業應盡快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首先占領國內高端市場,繼而向國際市場發展,為企業做強開辟新的途徑 


        關鍵詞: 電子元件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山区| 鹿泉市| 三明市| 新余市| 河源市| 四平市| 茂名市| 恭城| 庐江县| 奉贤区| 夏津县| 六枝特区| 彰化县| 五台县| 五常市| 德惠市| 利辛县| 太谷县| 新巴尔虎右旗| 榆林市| 三穗县| 安乡县| 上虞市| 鄂尔多斯市| 木兰县| 车险| 金昌市| 汝阳县| 衢州市| 云龙县| 万载县| 玉溪市| 扎鲁特旗| 崇信县| 拜泉县| 莲花县| 汝州市| 蓬溪县| 昭通市| 澄城县|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