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使廣電運營商被迫轉型
——
經歷一場體制與技術的革新
隨著IPTV、地面數字電視的壓境,廣電行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體制轉型和結構調整。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的開放,用戶對多種業務的需求與日俱增,使原來獨立設計運營的傳統的有線電視網、電信網、計算機網(主要指互聯網)正趨向于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相應地,三類不同的業務、市場和產業也正在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
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廣電運營商不僅面臨著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轉換,從計劃事業型向事業產業型轉型,從“公益”向“公益+贏利”轉型,從被動為用戶提供服務向服務以用戶為核心轉型,廣電運營商將在轉型中重建自身的商業模式。
廣電有自身的競爭優勢:擁有眾多的節目源,對節目源有更多的管控權;有線網絡具有先天的傳輸大規模數據業務的優勢,可以在比較充足的帶寬中開展更多的增值服務。目前廣電運營商正加快進行有線電視的雙向化改造步伐。
跨媒體運營商顯現
因此,廣電運營商試圖向綜合信息服務商轉型,爭奪未來融合之后產業發展的主導權。在今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有線電視網雙向化改造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今后有線電視網絡可以實現的業務包括視頻點播、時移電視、視頻通訊(包括電視會議電視短訊、遠程教學、遠程醫療和保安監控等)、電纜話音業務、寬帶上網(包括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等,在這些業務中,很多都是傳統電信的利潤區域。
廣電運營商在轉型中的表現大致分為兩類。一類運營商表現為積極地去迎接轉型,探討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如杭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另一類城市則表現為被動的接受。
近期廣電出現了跨媒體運營商,2007年4月4日,北京電視臺宣布,全臺正全力實施新媒體戰略,將分階段全面進入包括網絡電視、手機電視(流媒體手機電視與廣播式手機電視)、SP等新媒體領域,搭建北京電視臺新媒體運營平臺,致力于成為一家擁有豐富品牌內容、多種新媒體平臺的中國最具整合力的跨媒體運營商。
面臨資金壓力
廣電行業在轉型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惑和問題,這些困惑和問題主要是:既要公益服務又要產業贏利;既需要發展又無資金支持等。
歌華有線公司運營總監羅小布在CCBN2007數字電視峰會上表示,公益性的重心是追求社會效益,特點是公益性服務多數不屬于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不以贏利為目的,我國的有線電視長期以來從事的就是公益性服務,僅收取基本的收視維護費,多數有線網絡如按照現代企業會計核算制度進行核算均存在虧損狀態。
而目前,廣電運營商需要在保障公益性服務的同時實現產業贏利,追求經濟指標,同時具有喉舌屬性和經濟屬性,這讓目前的廣電運營商產生困惑。
廣電行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自身迫切需要發展,但在以往沒有資金積累的前提下,國家對廣電運營商的資金支持力度總體較小,資金短缺問題讓廣電運營商捉襟見肘,已經影響到整個廣電行業的發展,造成廣電產業化進程緩慢。
在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上,廣電運營商目前以和終端設備廠商合作以減少前期的資金投入,在數字電視前景趨好的情況下,終端設備廠商也非常愿意和廣電運營商進行合作,如清華同方在CCBN2007上已經宣布,今年將斥資5億元,與國內四五家有線運營商攜手,一起推動國內有線電視數字化工作的開展。
從目前各地網絡公司和機頂盒企業紛紛投資合資公司的跡象來看,機頂盒企業已經開始與有線運營商轉變了先前僅有的買賣關系,數字電視不僅是技術上的轉換,廣電運營商也將被迫轉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