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液晶等離子盲測難分伯仲 行業偏見仍在

        液晶等離子盲測難分伯仲 行業偏見仍在

        ——
        作者: 時間:2007-04-29 來源:IT時代周刊 收藏
        一場“盲測”雖然恢復了電視的“名譽”,但它要想獲得正常的市場地位卻并非易事

        電視廠商而言,2007年4月9日是他們揚眉吐氣的日子。

        當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專業委員會和信產部旗下電器評介實驗室,在信產部數字電視標準工作組的現場監督下對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進行了“盲測”(在不告知被測試設備種類條件下作出評價)。結果發現,電視在靜態清晰度上較等離子電視略占優勢,但在動態清晰度和另外3項指標上卻明顯輸于后者。此前的4月1日,中國電子商會產品調查辦公室、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和北京協和醫院眼科等機構也曾聯合發布了《2005~2007年中國消費者平板電視使用評價報告》,認為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其實各有所長,難分伯仲,消費者應該按照不同需求選擇產品,而不是迷信所謂“等離子不如液晶”的荒謬說法。

        長期以來,由于不少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認知上存在偏差,致使其發展緩慢,甚至是倒退,破壞了彩電產業的協調性。而隨著索尼、東芝等廠商宣布砍掉等離子電視業務,越來越多的等離子電視生產商改投液晶陣營。如今,只有松下、LG和長虹等屈指可數的幾家企業在苦力支撐。

        國家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指出,消費者意識與廠商心態其實并不孤立,而是相互影響,這也是為什么等離子電視在市場上的處境日漸惡劣的關鍵原因。此次具有官方色彩的“盲測”和評價報告的出臺實出無奈,相關方面希望借此消除人們的認知誤區,并改變目前已形成的不合理消費環境,最終實現電視機產業的健康發展。

        被遺棄的等離子

        在國內,等離子電視的遭遇讓它看起來像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

        剛剛過去的2006年中,等離子在平板電視市場上的份額已由年初的20%驟降為10%。雖然它在第4季度的銷量增長了24%,但根本無法與液晶電視高達180%的增長率相抗衡。去年,國內銷量接近400萬臺的液晶電視已經占到全球需求的9%。

        不斷擴大的差距顯然擊垮了廠商的信心,在液晶電視一統平板市場的強勁勢頭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或是放棄或是削弱對等離子的生產與投入,呈現出“樹倒猢猻散”的悲涼景象。而在2006年8月,索尼、東芝正式退出等離子市場的舉動,無疑把這場災難推向了高潮。有人據此斷定,“等離子是在重蹈背投舊路,其將永無翻身之日”!

        同年9月20日,以長虹、松下為代表的8家等離子廠商發起成立了旨在樹立市場信心的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離子專業委員會,但卻收效甚微。

        由于等離子陣營內部經營狀況的兩極分化,除了擁有40.1%全球份額的松下贏利外,其他廠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日立不得不在今年2月宣布推遲在華建立器新廠的消息。受此影響,先鋒公司等其他廠商也開始收縮在等離子電視方面的投資。甚至在3月14日一度傳說有“等離子開山鼻祖”之稱的飛利浦將逐漸淡出等離子市場轉投液晶電視。雖然飛利浦很快就否定了該說法,但卻承認“公司正在對等離子業務作重新考慮,液晶電視業務的地位將較以前有所提高”,這立即引發了業界的一陣騷亂。

        今年3月17日,著名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發布的電視市場趨勢預測報告指出,全球液晶電視2008年的出貨量將突破1億臺,并在2010年增至1.7億臺。屆時,液晶電視將占據整個電視市場65%的份額。這直接導致了全球第二大等離子面板廠商LG在3月26日表態,將出售或分拆旗下的器業務。

        廠商的離去導致了等離子電視產銷量的下降,但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真正讓等離子“衛道士”們心寒的卻是政府相關政策對液晶陣營的明顯偏袒。

        據悉,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把液晶屏制造業列為“重大工程”,并計劃在2008年之前建設3至4條第五代生產線,第六、第七代生產線也會在2010年陸續建成;此外,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方政府也紛紛規劃著各自的生產基地。尤其是深圳,不僅要建成液晶屏生產線,還要圍繞該生產線發展相關產業,從而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其彩電產業基地的領先地位。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等離子面板產業雖然也出現在規劃書中,但描述卻十分模糊,有形式化之嫌。

        回歸理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但等離子電視的命運不應該就是這樣無奈。”當提及2006年節節敗退的話題時,不少等離子廠商依然充滿憤慨,“在國外,人們購買電視時相當部分會選擇等離子,但國內消費卻只對液晶情有獨鐘,這皆源于偏見。”

        如今,這種偏見在造就液晶電視強大生產能力的同時,也催生了慘烈的價格戰,反而不利于液晶企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目前液晶電視前7大本土品牌占市場總銷售量的62.6%,但銷售額卻僅為54.2%。而前10名洋品牌的銷售量雖不足20%,但銷售額卻超過了23%。而根據某著名市場研究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2007年國產品牌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將占到全國彩電行業50%以上,如果液晶電視利潤繼續被壓低的話,中國彩電業必然會全行業虧損!

        從已知的情況看,國家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在“盲測”前的3月30日,信產部電子信息產品司副司長陳英就曾在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政策通報會上明確指出,國家將遵照以42英寸以上的屏和5代以上TFT-LCD屏為重點的平板發展戰略,同時加速對相關器件新品的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鼓勵引導設備和專用材料的產業化。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政策把等離子提升到與液晶同等高度的做法表明,在全球都強調發展液晶電視,且我國在這方面與國外品牌相差不大的背景下,等離子已經成為提高國內平板電視整體水平的另一重要籌碼。同時,也能很大程度上減輕價格戰對液晶電視銷售利潤的傷害。

        然而,這些年來等離子電視已經被形容成“末路產品”,消費者根本無法一下子對其重新認可,直接制約著電視機廠商的參與,以及阻礙政策的具體實施。如何才能讓他們發現自己以前了解的平板電視知識是錯誤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過于親身體驗。

        《IT時代周刊》了解到,無論是4月1日發布的《2005~2007年中國消費者平板電視使用評價報告》,還是4月9日的“盲測”實驗,它們所有的結論均來自普通消費者的現場體會。或許正因如此,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院的劉全恩高級工程師深信,2007年液晶與等離子之間持續多年的爭斗也會得到緩解。他還十分樂觀地認為,“行業發展回歸理性已指日可待。”

        效果有些出人意料

        讓消費者自己的感受來說服自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以此來改變廠商的投資計劃卻并不容易。

        日前,索尼中國公司的相關人士就言明立場:公司制定的液晶電視戰略已經經過深思熟慮,不會因為一個報告或一次測驗而發生改動;而國內某些廠商則表示,“已意識到報告當中提到的有關液晶電視對人眼帶來的損害”,但它們早在去年的時候就推出了針對問題解決的產品,因此也不會轉向等離子生產。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等離子能等來翻身之日嗎?在液晶陣營強硬的態度面前,這場政府主導的“盲測”會不會因此而成為一次“作秀”?在其他廠商鮮有響應的情況下,單憑長虹等數家等離子廠商就能支撐起整個等離子電視的未來嗎?這一系列的疑問已經纏繞在行業分析者的心頭。

        相當部分電視機廠商認為,市場偏信雖然讓等離子電視的銷售低迷,但另一個重要原因也在阻礙等離子被消費者選擇。那就是,它無法像液晶電視那樣投入驚心動魄的價格大戰。支持以上觀點的人士稱,等離子電視產業的高度壟斷大大壓縮了其價格下調的空間,而液晶電視由于上游核心部件的供應已形成競爭格局,為價格的持續走低預備可能。

        2006年12月,長虹成為本土等離子廠商中第一個付出實踐并獲得成功的企業。它旗下的四川世紀雙虹以9990萬美元收購了荷蘭Sterope公司75%的股權,從而間接獲得韓國第三大等離子制造商歐麗安公司75%的股權,為長虹順利消除上游核心部件來源風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這只能算是個案,等離子電視產業的發展是讓所有相關廠商都能共享無差別的產業待遇。”上海交家電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指出,長虹無法以一己之力來保證真正降低成本,其他廠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而事實上,過分迷信價格戰略即使能讓等離子的市場份額上升,但誰又能保證它不會像液晶今天這樣高份額低利潤令人傷心。

        這顯然也不是“盲測”組織者愿意看到的結果。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湘乡市| 开原市| 钦州市| 平顺县| 渭源县| 益阳市| 荃湾区| 怀仁县| 宜春市| 武义县| 北碚区| 潞西市| 房产| 枣强县| 磐安县| 满洲里市| 宁波市| 乌海市| 五寨县| 乐山市| 上栗县| 卢湾区| 喀喇| 武穴市| 庐江县| 延长县| 大冶市| 广西| 合江县| 大城县| 德保县| 青河县| 南乐县| 会理县| 武清区| 嵊泗县| 封开县| 桂平市| 黔西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