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分組傳送網的新技術發展走向
1.1從MSTP談起
以MSTP/ASON為代表的傳送網技術有許多新特點。MSTP在傳統SDH基礎上,通過IP/ATM等多業務接入能力的引入,在業務接口上提供了以太網類接口和ATM類接口,是一個可以直接同數據業務進行接口的傳送平臺。在現有網絡環境下,MSTP在承載原有TDM業務的同時,可以開展多種高可靠性、大容量的新業務,如以太網專線、點到多點以太網、以太環網等業務;為大客戶提供綜合接入;實現DSLAM到BRAS的接入與匯聚;作為3G業務的傳輸手段等。
無論從提供的業務還是從名字上看,這種系統已經在傳送上實現了多種業務的相對融合。當新業務(或者其接口)出現的時候,系統似乎只需要添加相應的接口便可以了。那么為什么說從發展的角度看,這種已經比較完善的架構不是下一代的方向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傳送網發展的歷史。圖1抽象地顯示了傳送網發展的歷史。光通信伊始,人們開發了PDH設備(圖1a),該類設備在業務接口側提供了2Mbit/s(或1.5Mbit/s)的基群接口。雖然有被稱作是光的處理,但基本上是5B/6B碼型和1B1H碼型的電信號層處理。
圖1 傳送網的演進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SDH設備(圖1b)通過同步性能的改善,首次提供了靈活的業務顆粒(如虛容器VC-12和虛容器VC-4)調度能力,將傳送網的組網和保護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因而,SDH技術作為傳送網主體技術以其特有的優勢在傳送網中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為電信運營商業務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WDM設備(圖1c)則首次拓展了光領域,充分利用光纖通信的波分特性,大大提高了傳送網的容量。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商用以來,WDM系統發展極為迅速,已成為實現大容量長途傳輸的主流手段。不過,現階段大多數WDM系統主要用在點對點的長途傳輸上,聯網依然在SDH電層上完成。在條件許可和業務需要的情況下,在WDM系統中有業務上下的中間節點可采用OADM設備(圖1e),從而避免使用昂貴的OTU進行OEO變換,節省網絡建設成本,增強網絡靈活性。目前具有固定波長上下的OADM已經廣泛商用,而能夠通過軟件配置靈活上下波長的動態可重構OADM(ROADM)也開始步入市場。同時隨著16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