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數字電視相關大事的點評和總結
——
2006年,中國數字電視進程推進成果顯著,整體轉換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廣西、海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淄博、寧波、廈門、福州、泉州、臨沂、遵義、江門等大批省市進入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階段,截至到2006年10月,全國數字電視用戶新增491萬戶,預計到2006年底數字電視用戶累計突破千萬,同比增長將達150.8%。在新增用戶中仍以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為主體,在2006年中國數字電視發展駛入快車道。
2、2006年數字電視相關大事的點評和總結
1)雙向數字網絡技術成為主流
在遭遇來自IPTV的威脅后,雙向網改造成為2006年數字電視網絡改造的主旋律。目前,IPTV區別于有線電視的最主要的除了電視內容外,更多的是時移和點播功能,它改變用戶等電視的被動收看方式為主動搜索方式,這種從根本上改變用戶收看電視習慣的業務迅速受到用戶喜愛。而IPTV作為有線電視的完全可替代品,已經對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產生極大的威脅,因此有線電視網路運營公司為了使自己的業務相對IPTV相比更具有競爭力,一方面是大力推廣數字電視業務,另一方面也通過對網絡的雙向改造,實現時移、點播等具有交互功能的數字電視業務,從而提高數字電視業務的競爭能力。由于有些城市在最初開展數字電視業務時仍然是單向改造網絡,沒有預測到在短短的幾年之內IPTV會以如此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因此有些城市面臨重新改造有線網絡的問題。
2)2006年成為數字電視標準豐收年
2006年,與數字電視相關的有3個標準頒布,可謂是數字電視標準豐收年。
2006年3月,信息產業部公布《數字電視接收設備術語》,包括液晶、等離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陰極射線管、陰極射線管6種數字電視顯示器的高清標準。并于2007年1月1日實施。
地面數字電視廣播作為有線和衛星數字電視廣播的補充和延伸,其傳輸標準在歷經5年的爭論之后,終于在2006年8月得以確定。2006年8月18日,中國國家標準委員會在“2006年第8號(總第95號)中國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公告”中發布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該標準為國家強制性標準,標準號為GB 20600-2006,到2007年08月01日正式實施。
2006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推出移動電視標準“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CMMB)”該標準為行業推薦性標準,標準號為GY/T 220—2006。
2006年,與數字電視產業相關的三大標準的出臺,標志著中國數字電視產業在不斷完善中升級和延伸。
3)IPTV全國范圍內開展大大刺激了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
截至到2006年11月,已有5家獲得IPTV牌照,在繼上海文廣、央視國際獲得牌照之后,南方廣電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獲得了運營IPTV的全國性牌照。在2005年的上海、哈爾濱成為商用試點城市之后,一年半之久,2006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又頒發了福州、廈門、臺州、西安、漢中、大連、盤錦、沈陽、黑河、牡丹江10城市的地方牌照,而隨之在10月又頒發了長春等5城市的地方牌照。無論是從牌照發放的速度幾數量還是從試點城市發展進程,能夠清晰的看到IPTV在2006年發展的腳步明顯加快。
目前,持有IPTV牌照的運營商在開展業務時,結盟的對象是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與有線數字電視相比,IPTV從資金實力、業務操控能力甚至是政府公關能力都具有強勢的優勢, IPTV業務的開展,對當地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產生強烈的沖擊。一方面基于國家數字電視進程的規劃,另一方面受到來自IPTV的威脅,這些城市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搭建數字電視平臺、開展數字電視業務的腳步都在加快。
4)南京數字電視推廣成為模范
2006年末,在數字電視推廣進程中,腳步最快的城市就屬南京。2006年7月1日,南京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正式啟動,到2006年底預計城區內完成70萬用戶的模轉數工程。南京數字電視轉換工作發展如此之快,一方面歸結于充分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在于其獨特的營銷方式。首先是“1+3”模式,即家庭用戶同戶同址的第二臺及以上終端(不超過4個)免交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從考慮降低用戶維護費用的角度吸引更廣闊的用戶群。 其次是豐富的節目內容,數字電視用戶達60套,其中公共頻道數量居全國之首,同時提供了較好的節目質量和信號質量。最后,在完成數字化轉換的小區仍保留模擬信號,以保證有多臺電視機但僅有一臺完成數字化轉換的居民正常收看模擬電視節目。正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營銷細節,使得南京數字電視轉換得以順利迅速的進行。
5)機頂盒與運營商合作模式得以創新
2006年,機頂盒與運營商的合作模式從單純的買賣關系轉變成了共同承擔風險共同享受利潤的深層次的合作模式。機頂盒參與到運營商運營環節,機頂盒廠商向運營商提供數字電視機頂盒,運營商需在獲得數字電視業務收入時與機頂盒按一定比例分成。這種合作模式的創新,一方面為運營商解決了初期投入時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使得機頂盒參與到運營層面上,獲得長期持續的收益。但是這種合作模式的缺點是拉長了機頂盒企業資金周轉周期。
數字電視進程突破困境
2006年,盡管遭遇IPTV的強烈競爭,但是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進程腳步沒有放慢,反而是在各種的競爭和壓力擠壓下,找到產業發展的突破口。2006年,全國范圍內有線網絡運營商的結構發生變化,原來以市為中心的有線電視網絡公司,開始向省網整合,增強有線電視網絡的區域競爭力。隨著2006年多項數字電視標準出臺,整個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清晰,進入快速成長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