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的全球化開發與協同化管理
全球開發所帶來的協同問題已經成為每個野心勃勃的公司面臨的共同課題。
日前,華為中標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沃達豐的DCC(數據中心)項目,幫助沃達豐在德國、意大利及愛爾蘭等國建設數據中心網絡,標志著華為的高端數據通信產品已經大規模進入歐洲主流市場。而中興通訊繼獨家中標美國運營商CORISAT AMERICA INC之后,近日又在歐美高端市場再次取得突破,為匈牙利運營商ACTEL獨家承建的NGN正式投入使用。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3月,中興通訊已經有500多套NGN產品應用于全球各大運營商網絡中,在全球擁有接近1億用戶。“當客戶的產品開發過程涉及到多國家和機構時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全球產品開發的協同。”提供產品生命周期解決方案(PLM)的PTC高科技市場戰略部總監Chad Hawkinson指出。
“加入WTO之后,中國涌現出了很多優秀企業,他們在本土做強、做大之后,急需在國際市場尋找能夠更好展示自己的舞臺。而對一個公司來說,產品是他們最重要的業務。” Chad Hawkinson認為,如果產品開發部分的協同工作沒有做好,就會像一個初級輸入信號不佳的放大器一樣,最終的結果是無法得到保證的。
“通過開發新產品,研發團隊為公司創造了近半的營收。但是如果缺乏協同性管理,無疑會導致研發進程的緩慢甚至混亂。Chad Hawkinson說,“如果能在研發開始時就為設計人員提供一些工具,使他們能及時檢測到數據變更,那么企業就不僅能更快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而且能節約大量成本。”
很多有遠見的PLM公司意識到了這種市場需求的到來,并積極為企業提供全球化管理軟件。2004年,Agile軟件公司的營業額增長了36.6%,達到9630萬美元。2005年500強軟件商的收入達到了3833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16.5%。PTC在2005財政年的收入為7.21億美元,到2008財政年之前的目標營業收入預計為10億美元。PTC、UGS、SAP以及Dassault Systems等,在制造企業的協同性管理方面都已經顯現出非常強的實力。
在中國,全球開發的協同問題已經滲透到全球業務的各個方面。
德勤日前的一項針對800家跨國企業的研究表明,中國未來三年間仍然是美國企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作為全球開發軟件的受益者,Motorola、西門子、Dell、Apple、豐田等在中國的開發和業務不斷壯大。對中國的企業家而言,要想成功進行全球化開發和獲取尋求本地化服務的跨國公司的業務,使企業提高跨地域業務的協同性已成為大勢所趨。“協同性管理軟件使跨國企業能了解項目的進度、無縫存取有關項目的重要數據和文檔,并能在項目狀態變更時及時獲得信息,也使合作過程更為融洽,”Chad Hawkinson毫不懷疑,“隨著企業全球開發業務的增加,協同化管理正在崛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