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和AR產業步入快速發展期 2018年將迎爆發期
當下,隨著智能產品的推動,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成為產業爭戰的高地。VR和AR是兩個不同的細分領域,VR作為虛擬現實技術,給用戶營造的是在虛擬現實中的一種身臨其境感;AR作為增強現實技術,則是在現實環境的基礎上強化一種極致體驗。不過,兩者都屬于數字感知技術,利用數字化手段捕獲、再生或合成各種來自外部世界的感官輸入,從而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358.htm縱觀國外, Facebook去年收購虛擬現實游戲設備廠商Oculus;微軟在今年發布全息眼鏡HoloLens;不久前,被谷歌注資超過5億美元的增強現實Magic Leap高調宣布正在研發的新技術。今年,中國AR/VR產業的聲勢也比較高漲,一年內涌現出100多家VR/AR硬件廠商。11月中旬和下旬,Coolhear和亮風臺相繼發布首款VR耳機和首款AR雙目立體視覺眼鏡。12月下旬,蘭亭數字、樂活家庭、焰火工坊都將有新動作。當前,國內AR/VR產業整體呈現什么樣的態勢?技術路線是如何推進的?會應用在哪些領域?市場何時能進入爆發期?這些都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圖示:AR/VR在科技影片上的展示
產業態勢:整個產業鏈進入發力階段
從AR/VR硬件進展來看,目前推出產品的有3Glasses、暴風魔鏡、睿悅科技、焰火工坊、樂相科技等。近期,3Glasses推出第二代VR眼鏡,Coolhear推出首款VR耳機,亮風臺推出首款AR雙目立體視覺眼鏡,睿悅科技(Nibiru)推首款量產的一體式頭盔,暴風魔鏡推出魔鏡4代和魔One一體機。本月底,焰火工坊將發布移動VR相關產品。
在軟件層面,相關自主軟件解決方案已相繼推出。比如,Coolhear推出與VR耳機配套的軟件解決方案,亮風臺推出與AR眼鏡對應的軟件解決方案。
在AR/VR平臺上,企業更是在大手筆投入,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是“卯足勁,憋大招”。目前,在平臺領域布局的有愛奇藝、騰訊、樂視等。在產業合作上,平臺廠商已和硬件企業、內容企業展開合作,例如嗨鏡和愛奇藝達成合作,用戶可以在嗨鏡上欣賞到愛奇藝的海量內容。此外,本月底樂視將會有大動作,目前樂視還不方便透露。
在AR/VR內容層面上,內容商蘭亭數字推出國內首部虛擬現實MV《敢不敢》。蘭亭數字聯合創始人莊繼順告訴筆者:“12月底,將發布國內首部虛擬現實電影《活動最后》,截時觀眾可以360度地看到電影中的場景,觀眾會成為‘身在’電影場景中的目擊者。”
AR/VR被業界認為可能會改變下一代人機交互。當下,從硬件、軟件、內容到平臺等全產業鏈已開始集體發力,力爭拿下ARVR這塊潛在的巨大市場。
技術路線:AR/VR融合成為可能 內容將是推動力
AR 核心是處理信號(攝像頭)輸入問題,讓計算機理解周邊環境,解決線上線下信息和交互不對稱的問題,使用戶獲得“超能力”去處理現實中的問題。VR技術核心是處理信號(顯示)輸出問題,要“以假亂真”,使用戶獲得“超體驗”。為了強化這種視聽感受,硬件與軟件以及硬件之間開始融合發展。并且,AR/VR融合將成為可能,人們將突破虛擬與現實的限制。
在硬件與軟件的融合上,企業在布局硬件同時也在開發軟件解決方案。比如,亮風臺在推出AR眼鏡時,也推出自主研發的軟件解決方案。亮風臺CEO廖春元告訴筆者:“硬件與軟件的結合,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沉浸感?!?/p>
“硬件可以軟件化,軟件也可以硬件化,技術路線要符合消費者的習慣?!?Coolhear公司CEO李斌表示。Coolhear在推出VR耳機時也宣布推出3D音效和主動降噪軟件解決方案,同時第三方手機APP、游戲、虛擬現實VR頭盔、VR眼鏡等設備廠商還可以接入該SDK。
在軟硬件融合的同時,硬件之間也開始融合。眼鏡滿足的是視覺上的沉浸感,耳機實現的是聽覺上的沉浸感。為了實現更好的沉浸感,國內相關VR眼鏡與耳機廠商已開始合作。
當前,AR和VR技術處于各自推進的狀態,對于今后兩者的關系,獵豹移動技術總監蔡海蛟表示:“AR是把現實的東西數字化成虛擬,相反VR是把數字化的東西變成真實的東西。未來,AR/VR會相互轉化?!?/p>
“AR眼鏡和VR眼鏡一定會有機會在某個場景內融合在一起。VR能解決延時,AR能解決追蹤,今后一定會全面都解決,最重要的是內容整合,內容才是真正引領AR和VR前進的重要推動力?!北╋L魔鏡AR產品合伙人古鑒指出。
“預計在明年年底,市場上將會出現更多AR與VR相融合的技術或產品,形成全新的MR技術(AR+VR技術融合,混合顯示技術)。如國外的Magic Leap,就是通過計算機數字轉化,讓人們突破了虛擬與現實的限制。”睿悅CEO賴俊菘介紹。
隨著產業界各環節之間的相互融合,AR/VR技術將為讀者帶來更真切的沉浸感,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將成為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