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市場火熱 全球三大聯盟搶灘標準
日本UID制定的RFID標準體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3252.htm日本泛在中心制定RFID相關標準的思路類似于EPCglobal,目標也是構建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即從編碼體系、空中接口協議到泛在網絡體系結構,但是每一個部分的具體內容存在差異。
為了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RFID標準,在編碼方面制定了ucode編碼體系,它能夠兼容日本已有的編碼體系,同時也能兼容國際其他的編碼體系。在空中接口方面積極參與ISO的標準制定工作,也盡量考慮與ISO相關標準兼容。在信息共享方面主要依賴于日本的泛在網絡,它可以獨立于因特網實現信息的共享。
“日本是一個后起之秀,標準相對和其他全球標準一致,可能只是針對日本的有所不同,國內企業關注的不多,因為我國的RFID聯盟也有幾個,標準的制定有時候會參考日本的模式。”張智文對此表示。
泛在網絡與EPCglobal的物聯網還是有區別的。EPC采用業務鏈的方式,面向企業,面向產品信息的流動(物聯網),比較強調與互聯網的結合。UID采用扁平式信息采集分析方式,強調信息的獲取與分析,比較強調前端的微型化與集成。
三大標準體系空中接口協議的比較
目前,ISO/IEC 18000、EPCglobal、日本UID三個空中接口協議正在完善中。這三個標準相互之間并不兼容,主要差別在通訊方式、防沖突協議和數據格式這三個方面,在技術上差距其實并不大。
這三個標準都按照RFID的工作頻率分為多個部分。在這些頻段中,以13.56MHz頻段的產品最為成熟,處于860~960MHz內的UHF頻段的產品因為工作距離遠且最可能成為全球通用的頻段而最受重視,發展最快。
ISO/IEC 18000標準是最早開始制定的關于RFID的國際標準,按頻段被劃分為7個部分。目前支持ISO/IEC 18000標準的RFID 產品最多。EPCglobal是由UCC 和EAN兩大組織聯合成立、吸收了麻省理工AutoID中心的研究成果后推出的系列標準草案。EPCGlobal最重視UHF頻段的RFID產品,極力推廣基于EPC編碼標準的RFID產品。目前,EPC Global標準的推廣和發展十分迅速,許多大公司如沃爾瑪等都是EPC標準的支持者。日本的泛在中心(Ubiquitous ID)一直致力于本國標準的RFID產品開發和推廣,拒絕采用美國的EPC編碼標準。與美國大力發展UHF頻段RFID不同的是,日本對2.4GHz 微波頻段的RFID似乎更加青睞,目前日本已經開始了許多2.4GHz RFID產品的實驗和推廣工作。標準的制定面臨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糾紛。不同的企業都想為自己的利益努力。同時,EPC在努力成為ISO的標準,ISO最終如何接受EPC的RFID標準,還有待觀望。全球標準的不統一,硬件產品的兼容方面必然不理想,阻礙應用。
王亮對此就表示:“剛才提到了空口協議,其實三大標準體系中空口協議與我國相比還是有明顯差別的,所以我國的聯盟也在抓緊制定相關標準,但是受困于政策和利益等原因,我國要想出臺針對國內特有情況的標準還是比較有難度的,但是市場的發展將必然促使標準的出臺。”
EPCgloba l與日本UID標準體系的主要區別
除了三大標準對比外,EPCgloba l與日本UID標準體系第一個區別是編碼標準不同,EPCglobal使用EPC編碼,代碼為96位。日本UID使用uCode編碼,代碼為128位。uCode的不同之處在于能夠繼續使用在流通領域中常用的“JAN代碼”等現有的代碼體系。uCode使用泛在ID中心制定的標識符對代碼種類進行識別。比如,希望在特定的企業和商品中使用JAN代碼時,在IC標簽代碼中寫入表示“正在使用JAN代碼”的標識符即可。同樣,在uCode中還可以使用EPC。第二個區別是根據IC標簽代碼檢索商品詳細信息的功能。EPCglobal中心的最大前提條件是經過網絡,而泛在ID中心還設想了離線使用的標準功能。
Auto ID中心和泛在ID中心在使用互聯網進行信息檢索的功能方面基本相同。泛在ID中心使用名為“讀卡器”的裝置,將所讀取到的ID標簽代碼發送到數據檢索系統中。數據檢索系統通過互聯網訪問泛在ID中心的“地址解決服務器”來識別代碼。如果是JAN代碼,就會使用JAN代碼開發商--流通系統開發中心的服務器信息,檢索企業和商品的基本信息。然后再由符合條件的企業的商品信息服務器中得到生產地址和流通渠道等詳細信息。
除此之外,泛在ID中心還設想了不通過互聯網就能夠檢索商品詳細信息的功能。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具備便攜信息終端(PDA)的高性能讀卡器。預先把商品詳細信息保存到讀卡器中,即便不接入互聯網,也能夠了解與讀卡器中IC標簽代碼相關的商品詳細信息。泛在ID中心認為:“如果必須隨時接入互聯網才能得到相關信息,那么其方便性就會降低。如果最多只限定2萬種藥品等商品的話,將所需信息保存到PDA中就可以了。”
第三個區別是日本的電子標簽采用的頻段為2.45GHz和13.56MHz。歐美的EPC標準采用UHF頻段,例如902MHz-928MHz。此外日本的電子標簽標準可用于庫存管理、信息發送和接收以及產品和零部件的跟蹤管理等。EPC標準側重于物流管理、庫存管理等。
不管怎樣,RFID的火熱市場已然開啟,對比三大聯盟的標準,我國在標準的制定上還需因地制宜盡快規范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