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體系轉型 風電光伏成重要支柱
在外部環境方面,世界能源消費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油氣生產國與中國的雙邊能源合作持續加強,為中國優化能源供給、促進能源轉型升級創造了重要契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3026.htm能源轉型的緊迫性已不容置疑,能源轉型的窗口期已然開啟,能源轉型走何種路徑則至關重要。
“應對辦法是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實施‘兩個替代’,在能源開發環節實施清潔替代,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費環節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說。
據統計,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僅開發千分之一就能夠滿足全國的需求,從2015年到2050年我國只要保持年均13%的增速,到2050年清潔能源的比重就可以達到80%以上。
“目前80%的非化石能源是需要轉化為電力的,因此,在向低碳清潔轉型的能源變革過程中,電力結構的調整至關重要,事關能源轉型成敗和成效。”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通過模擬計算,煤電裝機容量的峰值會在2025年左右出現,總規模達到13億千瓦。
在煤電總量得到控制的同時,風電、光伏將成為電力增量的重要支柱。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底,全球的風電裝機累計達到3.7億千瓦,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累計達到1.77億千瓦;全球當年新增風電裝機5100萬千瓦,當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4500萬千瓦。
2014年,相對于發達國家一次能源供應總量不斷下降的情況,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發展仍然取得了驕人成績,風電技術和太陽能發電技術在推動經濟轉型、提升國民經濟質量,促進清潔能源轉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新能源的經濟性和競爭力還將不斷提高,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過化石能源。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數據,預計202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的度電成本將會達到0.3元左右,隨著儲能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5年能量密度有望提升到5倍以上,成本降低到目前的五分之一,屆時風電、太陽能發電將迎來新的發展期。
“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技術已成為最成熟、可以大規模發展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大幅提高,主要靠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來實現。”王仲穎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