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設計應用 > 深入分析RFID與NFC的關系

        深入分析RFID與NFC的關系

        作者: 時間:2015-09-09 來源:網絡 收藏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是很讓人困惑的問題,即使是在這個行業工作多年,有時也未必能很清楚地表述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和區別。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從一個簡單的圖例開起說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9900.htm

          

         

          從上圖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兩者有很大的差別,同時又有交集。

          起源

          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二戰,當時盟軍雷達為了有效地進行敵我飛機識別,在雷達上加了一種無線電發射裝置,雷達探測到飛機之后給飛機發送一段特定的無線電波,如果是自己的飛機則會回執一段無線電波,雷達接收到之后就可以判定為自己的飛機,如果沒有回應則認為是敵方飛機。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根據用途的差異現已延伸出很多的頻段。作用領域也從最早的單一物體識別延伸到近場支付等場景。

          相比來說起步晚很多,大概是2003年前后,PHLIPS、SONY、NOKIA三大IT巨頭聚在一塊,在原有的基礎之上統一了一下并增加了一些特有的東西推出了技術。

          RFID分類

          RFID的分類方式很多,例如按有源還是無源來分,按能量傳遞方式來分,本文只為了說清RFID與的關系所以此處只討論按頻段來分。

          根據作用領域不同,RFID分很多的頻段,從低到高可分為:

          1、低頻

          125K、134K

          2、高頻

          13.56M

          3、超高頻

          900M

          4、微波

          2.4G、5.8G

          當然,這并不是所有的頻率,只是我們日常接觸得最多的幾個而已。需要注意的是900M、13.56M,這兩種頻率應用范圍最廣,我們常用的公交充值卡、飯卡、二代身份證、PBOC銀行卡都屬于此頻段,而經常用于庫存管理的商品標簽則以900M居多。

          與13.56M不同,900M是一個泛指,并不是一個確切的頻率,每個國家有所差異,我們國家的頻段在900M上下一點,所以一般都用900M作為代名詞。

          RFID與NFC的關系

          通過上面的圖可以看出,最大的共同點是都采用13.56M,而13.56M又是我們接觸得最多的RFID頻段,這也正是很多會弄不明白RFID和NFC的區別的原因。其實RFID的范圍比NFC要廣很多,除13.56M之外還有很多其它頻段,而NFC只有13.56這一個頻段。而NFC制定的初衷是為了近場支付和松散認證的小數據交換,NFC選用了13.56M作為基礎,同時增加了一個點對點的通信,傳統的RFID只能同一時間一個READER與一個 TAG交互,而NFC可以兩個READER之間相互傳數據。

          同時NFC并沒有兼容所有的13.56M RFID,只是有所取舍地兼容了14443 TYPEA和15693兩種協議,對于像我們身份證這種14443 TYPE B并不支持。



        關鍵詞: RFID NFC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新乡县| 孟村| 博野县| 崇信县| 高密市| 凌海市| 上饶市| 宁城县| 霍山县| 修文县| 长阳| 临猗县| 鄂伦春自治旗| 苏尼特左旗| 大足县| 梧州市| 汶上县| 梨树县| 临泽县| 红原县| 泰和县| 界首市| 海城市| 云南省| 莲花县| 民乐县| 铜梁县| 彭水| 临清市| 佛学| 郑州市| 万盛区| 五原县| 济宁市| 雅安市| 湟中县| 天祝| 彩票| 新巴尔虎右旗|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