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喝彩到全球領先:解讀阿里云那些年質的飛躍
6年時間,由無人喝彩的云計算創業公司,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云計算服務平臺,阿里云經歷了超常規的成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767.htm7月22日,阿里云在首屆阿里云分享日×云棲大會北京峰會期間集中發布了11款新產品、50多個行業解決方案,向企業級用戶開放互聯網架構解決方案,并首次披露云計算生態路線圖全貌。顯然,阿里云正以行業巨頭的姿態,積極布局市場,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
筆者不禁發問,6年時間,阿里云如何敢稱全球領先?阿里云到底具備怎樣的實力?又面臨哪些挑戰呢?
有錢有人,未來成就10000個阿里巴巴
談到阿里云的成長,就不得不提阿里云前總裁、目前阿里巴巴的CTO王堅。正是他頂住壓力,一步步把阿里云拉扯大。
2009年,由于看到整個阿里巴巴未來將定位于數據(DT)公司,馬云將阿里巴巴云計算團隊獨立出來,成立“阿里云”子公司。當時,阿里云由原阿里軟件、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以及B2B與淘寶的底層技術團隊組成。整個團隊由王堅負責。
成立伊始,王堅就堅決把阿里云定位于一家能夠向外界提供服務的云計算公司,而不是僅僅支撐阿里集團的業務。正是這樣的戰略定位,為阿里云未來成為全球領先的云計算服務平臺提供了機會。
光有定位不行,要研發技術,還需要人才。阿里云的人才構成,一方面是阿里集團內部人才,尤其是當年雅虎中國的工程師們,技術能力都很強。還包括跟隨王堅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而來的工程師們。后來,阿里云也通過從其他公司挖人和校招的方式補充了更多人才。
簡單的說,有錢,有人,這構成了阿里云快速成長的基礎。不過,阿里云的成長并非一帆風順?!拔覀冊浌陋殻冗^的坑,比走過的橋還多?!庇捎谠朴嬎闶且粋€新興且發展較快的領域,阿里云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著名的去IOE戰役中,王堅面臨的壓力很大,這其中就包括很多來自阿里內部的質疑。連馬云也在采訪中表示,去IOE這事,誰也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怎樣。
好在最終阿里云成功了,不但經受住了雙十一的考驗,還“在全球發出中國互聯網技術的聲音。”阿里云資深總監李津透露,2015年的網商銀行,將直接誕生在云上。一年后,阿里巴巴所有的業務都會在阿里云上。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阿里云的目標不只是承載阿里巴巴的未來,還將通過提供計算能力,在DT時代成就10000個阿里巴巴。這么看來,阿里巴巴的業務也就是讓阿里云先練練手。

為什么是這11款產品?客戶需求說了算
經過六年技術沉淀,阿里云一步步成長起來。如今的阿里云長什么樣?在云計算基礎設施領域,阿里云已經覆蓋了從域名、備案、解析、計算、網絡、存儲、數據庫、安全、海量數據分析到互聯網中間件等一站式服務。
7月22日,阿里云集中發布了11款新產品。新品包括SSD云盤、可一鍵搭建混合云的VPC服務、基于PostgreSQL并兼容Oracle的云數據庫、支持Redis的KV數據庫以及應用于基因測序與渲染等行業的批量計算等。
阿里云表示,之所以推出這11款新產品,正是因為這些是在日常工作中,客戶最需要的。事實上,目前,阿里云服務于多個行業的客戶,既包括政府、金融、醫療等行業,也包括創業網站等。每個客戶對于服務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阿里云推出11款產品,能夠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亦敵亦友,要的就是這種競合關系
在本次峰會上,阿里云業務總經理劉松還介紹了阿里云的生態路線圖。劉松明確表示,未來,阿里云將做橫向平臺,除了電商、物流、金融等幾個行業外,阿里云將不會涉足垂直行業。
按照生態路線圖的規劃,阿里云將繼續專注于云計算基礎設施的研發,為客戶提供公共云服務、混合云、專有云三種部署模式。合作伙伴基于阿里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直接向客戶提供行業云、行業應用、行業解決方案、硬件等服務。
目前,阿里云上已匯聚了50多個行業解決方案,覆蓋游戲、多媒體、政府、醫療、物聯網、金融等八大領域。這些解決方案主要由200余家大型合作伙伴提供。未來三年,阿里云計劃將這一數字提升到2000家,可提供的解決方案也將實現數十倍增長。這也意味著穩坐中國云計算基礎設施領域頭把交椅的阿里云,正在聚攏合作伙伴力量,向各行各業縱深推進。
筆者注意到,在阿里云新的生態藍圖中,不乏其競爭對手。對此,胡曉明表示,現在整個行業需要“競合”。例如,今天浪潮是阿里云的生態合作伙伴,有一天,阿里云可能是浪潮的合作伙伴,這叫互為生態。阿里云正給中國電信提供底層技術方案,幫助他們建立云服務,而雙方也存在競爭關系。

最大的競爭對手:華為
云計算是個方興未艾的市場,競爭自然也很激烈。阿里云面臨AWS、騰訊云、金山云、Ucloud等云公司的競爭。阿里云在國內起步最早,已經占據了市場先機。在筆者看來,未來對阿里云威脅最大的,還是將于7月30日發布公有云戰略的華為。
在此前某海關的競標中,阿里云與華為已經展開貼身肉搏式的競爭。有業內專家表示,如果看細分市場,在Iass層面,由于阿里云不做硬件,華為處于絕對優勢。在Pass層面,雙方各有特點。而在Sass層面,阿里云在軟件和數據處理方面領先華為不只一代。而在集成服務方面,隨著雙方在云服務領域逐步加大投入,勢必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對于阿里云來說,至今仍被西方競爭對手稱為“黑寡婦”的華為,確實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對手。當阿里的開放創新遇到華為的奮斗者精神,不知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