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市場分析 > 國內專利短板被國際巨頭拿捏 LED企業如何突圍專利戰圈?

        國內專利短板被國際巨頭拿捏 LED企業如何突圍專利戰圈?

        作者: 時間:2015-07-21 來源: 科技日報 收藏

          2014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到35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515.htm

          國際大企業對龐大的中國半導體照明市場垂涎欲滴,使得國內短板被國際巨頭拿捏,不斷向國內企業施加壓力。

          行業內的糾紛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從芯片到封裝再到材料,“專利戰”一直伴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繼臺灣封裝廠宏齊在美國控告行業“巨無霸”科銳勝訴后,另一樁歷時四年、以弱對強的專利訴訟——中國臺灣LED企業億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VS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也在近日有了最新結果,美國密西根州東區地方法院分別以日亞化工兩件專利不具有創造性和不具可實施性等為由,判決其敗訴。

          這起專利訴訟的結果,在業內引起不小的震動。億光電子的勝訴對於國內相關企業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國內LED企業如何在開拓市場的同時,不斷加強自主研發、推動產業升級、積極進行專利布局成為業內的熱門話題。

          遭遇專利訴訟或將成常態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到35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6%。其中24家以LED為主營業務的LED企業,全年營業總額是300億元,同比增長了24%,利潤總額45億,同比增長了32%。在電子信息產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半導體照明行業這麼快速的增長水平反映出其作為朝陽產業的發展前景。

          然而,快速增長LED產業也面臨著專利訴訟不斷的局面。2014年可以說是半導體行業專利訴訟高發的一年。包括道康寧對康美特的專利侵權訴訟、科銳和宏齊、今臺電子的涉及白光LED技術的專利侵權訴訟等案件。業界人士認為,由於國內相關企業起步較晚,在專利積累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在LED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遭遇專利訴訟或將會成為常態。

          事實上,對于國內LED企業來說,“走出去”必然面臨專利問題。國外巨頭早已將知識產權作為武器,通過專利的布局將競爭對手排除在市場之外,從而獲得壟斷利潤。

          專利布局有待提升

          LED行業內的專利糾紛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從芯片到封裝再到材料,“專利戰”一直伴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作為各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半導體產業屬於專利密集型產業。“從技術領域分布來看,國內企業提交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應用和封裝方面,產業鏈上游芯片、原材料等領域則是國內企業的短板。全球LED核心技術由日美等一些大的企業掌控,幾乎覆蓋了外延芯片以及制造、產品應用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且相互間也開展了專利的交叉授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說。

          隨著“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發展,為我國半導體照明企業憑借成本優勢向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擴張提供了契機。同時,國際大企業對龐大的中國半導體照明市場也垂涎欲滴,使得國內專利短板被國際巨頭拿捏,不斷向國內企業施加專利壓力。

          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發展形勢,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司長雷筱云表示:“半導體照明產業要發展到一個較高的競爭層次,底層的專利布局結構需要有支撐。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質量上,我們企業在知識產權布局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充分運用專利情報的“導航”作用

          不管是臺灣LED企業億光與日本日亞化工的長期專利糾紛,還是宏齊與科銳“小蝦米對大鯨魚”式的維權式出擊,都讓我們看到知識產權在半導體照明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地位。國內LED企業在開拓市場的同時,如何積極進行專利布局呢?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陳燕看來,除了加強自主研發,儲備好“專利肌肉”外,國內LED企業應當重視,并加強專利信息分析,充分發揮運用專利信息的“導航”功能。

          如果把企業的基礎現狀、資源條件比作導航中的“甲地”,那麼“乙地”則是企業要發展達到的規模水平。如何才能快速順利地到達“乙地”呢?

          “運用專利情報對產業現狀、研發投資決策、風險評估、技術脈絡、產品定位、技術空白點等進行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充分了解相關技術領域中專利技術的現狀、重點技術、技術生命周期等。”陳燕說,“在產品研發或投資前進行專利信息采集與分析,可以避免決策失誤﹔研發中進行專利分析,可以及時避開已有專利的技術陷阱,發覺并盡早進行專利回避和創新設計﹔研發后進行專利分析,可以跟蹤相關技術發展動態,盡早了解是否被侵權、侵權程度及侵權對象,及早做好應對策略。”

          在陳燕看來,國內LED企業申請專利時,不能僅把專利當做一件件零散的點,而是要結成網絡,建造專利“池塘”,防止自己的專利變成“孤島”。在操作層面,要針對企業的技術和產品,申請不同類型的、不同點上的專利,形成全方位保護。同時時刻關注競爭對手的專利信息,當重要專利出來,一定要跟最新的專利進行交叉的布局、進行二次創新,形成外圍專利。有必要時還要及時進行專利的并購。

          采取正確策略積極應對專利戰

          LED高端高折光封裝硅膠行業,日本企業道康寧訴國內企業康美特侵權的案件糾纏將近1年。這場關乎創新研發成果歸屬的專利戰5月18日終于塵埃落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正式發文,宣告道康寧涉案專利被判無效。

          這起訴訟案也是國內LED企業積極應對跨國公司專利訴訟的典型案例。2010年前,LED高端高折光封裝硅膠行業75%以上市場份額被道康寧和另外一家跨國企業占據。憑借自主研發的產品,康美特不僅很快打開了這一壟斷市場,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也主動接觸康美特并與其達成合作意向。

          “虎口奪食”自然不會一帆風順,在康美特崛起的同時,一場風雨洗禮也逐步逼近。2014年4月,道康寧將康美特公司告上法庭,聲稱康美特公司在市場上銷售的含苯基的高折光硅膠侵犯其專利。

          在“大講堂”上,北京市知識產權法庭庭長姜穎以此作為案例分析,建議國內企業面對來自跨國企業的訴訟時,不僅要調整好心態,積極“應戰”,更要采取正確的策略,才能在專利戰中獲得成功。

          “這是一個通過宣告對方專利權無效來進行侵權抗辯獲得成功的案子。在專利侵權案件中,這種策略是訴訟中的常用策略。”姜穎說,康美特在產品投放市場前,專利檢索做得很好。

          不過,在剖析這件案例時,業內專家指出,康美特雖然最終打贏了這場專利戰,但是“打”無效應該在產品進入市場前,而不能等到對方告你侵權的時候,再去“打無效”。



        關鍵詞: LED 專利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长汀县| 嘉义市| 广宗县| 安新县| 和平县| 台东县| 沂水县| 安顺市| 闻喜县| 开原市| 山东省| 隆安县| 镇远县| 成都市| 墨脱县| 米脂县| 乌什县| 合作市| 台山市| 南陵县| 依兰县| 江达县| 贵阳市| 新津县| 永康市| 永胜县| 泰安市| 房产| 金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绥化市| 永顺县| 偏关县| 许昌市| 松潘县| 盐源县| 盐津县| 寿阳县| 峡江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