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管理賞析 > 臣道漫筆(六)帝師天下為己任(2)

        臣道漫筆(六)帝師天下為己任(2)

        —— 呂不韋——毀譽參半,功不可沒(續3)
        作者:葉鐘靈 時間:2015-07-0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為相秦國,謀求一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726.htm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在位56年后去世。安國君即位,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安國君在位一年就去世了,謚孝文王,太子子楚接位,是為秦認作母親的華陽王后尊為華陽太后,親生母親夏姬尊為夏太后。為報恩踐諾,任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終于憑著投機子楚這“奇貨”而初步得到回報,實現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莊襄王即位3年后也迅即辭世,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太子政立為秦王,秦王尊為相國,稱“仲父”。

          呂不韋當政后,充分施展了他的政治抱負和個人才能。他跨出的第一步乃在用人,呂不韋奉行“不拘一格用人才”,注意起用一些老臣宿將以調整統治集團內部關系,穩定國內統治秩序,如老臣燕人蔡澤,智勇雙全,因受人攻訐([jié]:揭發、攻擊別人的隱私﹑缺點)而稱病告老,重新參政后曾出使燕國,促成秦燕連橫,為秦王朝統一大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齊人大將蒙驁,在秦效力時曾受到排斥,受呂不韋賞識并任命為秦軍最高統帥,開始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數度出征,屢立戰功,先后奪取韓、趙、魏等眾多城池,使秦疆域擴大到與齊相接,對韓、魏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為日后秦統一六國打下基業,其子蒙武、孫蒙恬皆秦名將。

          后為丞相的和12歲的都曾受到呂不韋的提攜。楚人,少有抱負,初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始為呂不韋舍人,被引薦秦王,任客卿,而后遷廷尉。他建議對六國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對秦統一六國的事業中起了很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后,任丞相,他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銷毀民間兵器以鞏固對人民的統治,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等,禁止私學,從而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秦始皇死后,他貪戀名利,追隨趙高,矯詔迫令長子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最終為趙高所忌,遭陷罹罪,腰斬于市,夷三族。為秦相甘茂之孫,12歲為秦相呂不韋家臣。呂擬攻趙以擴大封地,甘自請出使趙國,說服趙王割5城于秦,并將攻取的部分燕地分秦,因功任為上卿。

          經濟方面呂不韋重視農業,興修水利,旨在增強國家實力,使人民安居樂業,也為以后兼并天下、發動戰爭提供充分的物質準備。他主撰的《呂氏春秋》中的《上農》等4篇,是先秦時代最系統的農業學著作,表述了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和鼓勵農桑的政策措施,對土地利用的原則,強調了不失農時,等等。他還特別注意興修水利,修建了著名的鄭國渠,大大改善了關中地區的灌溉條件,成為沃野,明顯地提高了產量,終使秦成為富庻一方的強大國家。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即在兼并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呂不韋任相后,堅持采用兼并戰爭以實現大一統的宏愿。他認識到戰爭勝負取決于民心向背,并提出了優待俘虜的問題,防止再度發生秦軍殘暴不仁,如白起大敗趙軍后曾坑殺趙俘虜約40萬人的慘劇。不過,盡管呂不韋認識到了這點,但貫徹不力,秦王嬴政在以后戰爭中依然十分殘暴。在具體戰略戰術問題上,呂不韋首先力爭“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旦戰爭不可避免,他便會采取“先下手為強”的手段。在這軍事思想的指導下,呂不韋在各種戰爭中取得了許多重大勝利。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東周君王聯合各諸侯國對秦發動進攻,呂即親自出馬,擊退聯軍,順勢滅了東周。秦王政三年(前244年)在呂主持下,大將蒙驁先后攻打韓魏,取得不少城池。同時,在呂的指揮下,相繼擊敗了東方5國兩次合縱攻秦的戰爭,使之再也無力抗秦而面臨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局勢。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南| 宁南县| 萨嘎县| 铁岭县| 宁陕县| 南丰县| 防城港市| 德令哈市| 华池县| 贵南县| 廊坊市| 响水县| 庆云县| 齐河县| 凤山县| 泸西县| 甘谷县| 浪卡子县| 宜宾市| 华容县| 韶山市| 瑞安市| 建昌县| 南投市| 达州市| 葫芦岛市| 石林| 诏安县| 延长县| 长海县| 兴业县| 张家口市| 鹤壁市| 元朗区| 鸡西市| 芦溪县| 乳山市| 石首市| 靖西县| 汤阴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