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醫療帝國:夢很美 路尚遠
馬云的醫療夢做的很大,最終依托阿里支付寶完成,未來醫院布局完全是圍繞支付寶開展的。
2014年5月,支付寶錢包正式推出“未來醫院”計劃,阿里的醫療夢也終于成環。為實現未來醫院移動掛號、診間繳費、查收報告、科室導航、服務評價、醫保結算等功能。阿里也“傾其所有”,將支付、賬戶體系、數據、云計算能力都注入到醫療行業。
2014年8月,支付寶“未來醫院”正式登陸北京。北京友誼醫院與支付寶的合作正式對外發布。
2014年9月,未來醫院已在10家醫院上線,其中9家為三甲醫院,全國主要城市已有近50家三甲醫院與支付寶達成意向合作。
2014年12月3日,福建第一醫院正式入駐支付寶錢包的服務窗平臺,加入“未來醫院”計劃,成為福建省首家支付寶“未來醫院”。
……
2015年1月5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加入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是迄今功能最全面的一家“未來醫院”.目前未來醫院已在京、滬、杭、廣等25個省市落地,覆蓋37家醫院,累計為超過30萬個患者提供服務,隨后預備接入醫保結。
試想用戶未來在醫院就醫,從門診掛號、繳費、查取報告,到住院金清單查詢、繳費全流程都可以用支付寶錢包完成。那么,我們和看病之間的壁壘,也許只有一個支付寶的距離。
行路難
雖然布局圓滿,但在踐行過程中并不順暢,行業里都認為阿里醫療路起步早,但起色晚,馬云想把健康和快樂產業做好,奈何難點重重,所以起色較慢。
1、最后一公里。醫藥不同于外賣、美業、洗衣其他行業,“定點自提”或“集約化送貨”模式完全行不通,藥品對病患來說,就是即時剛需消費。“及時性”是醫療物流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如何能夠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最快速的把藥品送到患者手中,讓患者能在第一時間選擇阿里健康,而不是去就近藥店直接買藥。這不單單是與藥店取得合作,解決物流派送就能實現的。
2、藥品環節,藥品利益鏈非常復雜,藥品回扣、二次議價、代金銷售等一大堆利益摻雜其中,藥店和醫療機構暗中的補貼并不少,其實顧客也有補貼,那就是醫保報銷。阿里健康希望用補貼打開市場,但是藥物是低頻需求,低頻的應用只能將服務做深才有戲,像打車應用簡單補貼遠遠不夠。
3、電子處方。阿里健康推出的電子處方,大多數醫院只有繳費后才能從藥房打印處方。想要醫生手寫處方,基本拿不到。阿里健康希望讓這些處方外流,從醫療機構供應轉換為社會化供應,這是一時半會無法實現的。
4、醫保連接。未來醫院想要連接醫保,我們知道,目前網上購藥無法實現醫保報銷,而且由于各個醫院的系統都不一致,在醫保的結算系統上每個地區也有區別,醫保和支付寶的合作仍比較艱難。但在醫保時代,能否接入醫保的已經成為“未來醫院”存活的關鍵。
5、實現數據化。互聯網基礎性平臺的發展較為滯后,阿里希望改善的是不僅僅是一個地區,而是放眼整個中國醫療狀態,小的醫療診所可能會與阿里合作,但是有自己醫療系統的大型醫院卻是難啃的骨頭,需要更多投入以幫助醫療方完成基礎工具的互聯網化。
除此之外,還有如何獲得醫生資源、如何運用藥品監管數據。如何滿足不同用戶的在線需求等等困難,醫療的復雜性就在于,疾病萬千,輕重緩急各有不同,用戶需求極難滿足,阿里要做好在線醫療就必然要大投入、然后堅持下去。
縱觀阿里醫療布局,每一步棋都是馬云美好的愿景的體現,能不能實現資源整合,讓醫院和藥廠越來越少,人們越來越健康,目前阿里還處于醫療夢很大、路尚遠階段,好在醫療行業迎來了互聯網+的浪潮,阿里或能早日圓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