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ARM9的USB設計與實現
3.1 USB主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746.htmUSB主機的功能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部分:驗證USB設備是否安插好或拔除;控制USB主機與設備兩者中的數據流;返回USB主機的所顯狀態。
USB系統軟件由以下3個部分組成:主機控制器驅動(HCD)、USB驅動(USBD)、主機軟件(Host Software)。主機控制器所具備的功能如表2所示。HCD和USBD包含基于不同抽象層次的軟件接口,兩者以一定的方式協同完成任務,用以實現 USB系統的功能。它們的任務差別沒有具體定義,然而HCD要具備的一項功能就是必須支持多種不同主機控制器芯片。在一些操作系統中,當系統必須實現某些基本功能時,可由Host Software實現。

3.2 USB傳輸類型
USB定義了4種傳送類型:控制傳送、同步傳送、中斷傳送、批傳送。其中,控制傳送是指可靠的、非周期性的、突發的,并由主機客戶軟件所發起的通信,主要應用于控制命令和狀態信息的傳送;同步傳送是指在主機和設備之間周期性的、連續的通信,一般用于傳送時實信息,這種類型保留了將時間概念包含于數據的能力,但傳送并不一定很緊急;中斷傳送是指少量數據的、低速的、周期的傳送;批傳送是指非周期的、大量的、可靠的傳送,其典型應用在于傳送那些可以利用帶寬的數據。
3.3 USB設備請求
USB設備應通過缺省控制管道(Default Control Pipe)響應來自主機的請求命令。這些請求是通過使用控制傳輸來完成的。請求及請求的參數通過Setup包發向設備,由主機負責設置Setup包內的每個域的值。USB設備請求包含的請求類型有三種:標準、廠商和設備類。標準請求用來完成設備的枚舉過程;廠商請求用來完成使用者自己定義的請求;設備類請求指的是某些特定的USB設備類所傳輸出的請求,例如打印機類就屬于這一類。設備請求要求有嚴格的定義,包含的內容有類型、設備請求、值、索引和長度。
3.4 USB驅動程序結構
S3C2440A芯片支持USB1.1協議和USB 2.0協議。該設計是針對USB Host(主機,A型),并基于USB 1.1協議編寫的。程序結構和數據傳輸的流向如圖4所示。

驅動程序的編寫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考慮:硬件提取層、中斷服務程序、標準設備請求和主循環。硬件提取層實現的是S3C2440A對I/O端口直接的讀寫操作;中斷服務程序處理各種中斷,包括總線任務上的請求;標準設備請求完成主機送來的各種標準請求,用于完成各種枚舉請求;而主循環則負責完成前臺的數據采集等工作,所有的任務結束后都要回到主循環上去。
4 結 語
該設計采用三星公司ARM9的S3C2440A芯片作為CPU,比原來基于單片機的模式,外圍電路簡單,容易可靠地實現嵌入式終端的USB接口功能。在調試中,用到的嵌入式開發板GEC2440A套件還提供了串口工具DNW。用這一工具可以檢測驅動程序的正確與否,如:程序編寫無誤,則DNW串口會提示 “USB IS CONNECT”。由于S3C2440A芯片功能豐富,如處理器可提高運算速度,LCD可人機交互,網口可連接因特網,所以開發出的嵌入式終端不但可提升整體性能,還為日后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