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基礎知識 > CAN總線原理簡介

        CAN總線原理簡介

        作者:李雪 時間:2015-02-03 來源:電子元件交易網 收藏

          導讀:的出現為分布式控制系統各節點間實時、可靠的數據通信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現已被廣泛應用于船舶、醫療設備、工業設備等各個方面。那么原理是什么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9402.htm

        一、原理- -簡介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中文名稱為控制器局域網絡,通常稱為CAN bus,即CAN總線。是由德國BOSCH(博世)公司研究開發的,現已成為ISO國際標準化的串行通信協議,是目前在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開放式現場總線之一。

        二、- -報文

          CAN總線以報文的形式發送數據,每組報文的前十一位字符為標識符(在同一個系統中,標識符是唯一的),不包含具體發送數據,是對報文優先級的定義,我們將報文的這種格式稱為面向內容的編址方案。

        三、- -幀結構

          幀可以分為數據幀、遠程幀、錯誤幀和過載幀四種類型。CAN總線上傳輸的大部分都是數據幀,數據幀負責攜帶數據從發送器到接收器;遠程幀是由總線單元發出的,負責請求發送相同的數據幀;錯誤幀可由任何單元在檢測到總線錯誤時發出;過載幀用于在兩數據幀或遠程幀中提供延時。

        四、

          CAN總線以廣播的方式從一個節點向另一個節點發送數據,當一個節點發送數據時,該節點的CPU把將要發送的數據和標識符發送給本節點的CAN芯片,并使其進入準備狀態;一旦該CAN芯片收到總線分配,就變為發送報文狀態,該CAN芯片將要發送的數據組成規定的報文格式發出。此時,網絡中其他的節點都處于接收狀態,所有節點都要先對其進行接收,通過檢測來判斷該報文是否是發給自己的。

          由于CAN總線是面向內容的編址方案,因此容易構建控制系統對其靈活地進行配置,使其可以在不修改軟硬件的情況下向CAN總線中加入新節點。

        擴展閱讀

        CAN總線原理- -特點

          (1)多主機方式工作:網絡上任意節點可在任意時刻其他節點發送數據,通信方式靈活;

          (2)網絡上每個節點都有不同的優先級,可以滿足實時性的要求;

          (3)采用非破壞性仲裁總線結構,當兩個節點同時向網絡上傳送信息時,優先級高的優先傳送;

          (4)傳送方式有點對點、點對多點、點對全局廣播三種;

          (5)通信距離可達6km;通信速率可達1MB/s;節點數可達110個;

          (6)采用的是短幀結構,每幀有8個有效字節;

          (7)具有可靠的檢錯機制,使得數據的出錯率極低;

          (8)當發送的信息遭到破壞后,可自動重發;

          (9)節點在嚴重錯誤時,會自動切斷與總線聯系,以免影響總線上其他操作;

          以下是CAN總線原理的相關文章,敬請關注~~~

          1、CAN總線原理

          2、CAN總線通信原理分析

          3、CAN總線接口模塊工作原理

          4、CAN總線設計詳解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诸暨市| 日喀则市| 玉溪市| 九江县| 翁牛特旗| 庆阳市| 锦州市| 阳西县| 长顺县| 海晏县| 贺兰县| 山西省| 和顺县| 德清县| 调兵山市| 禹城市| 德州市| 永定县| 鄂伦春自治旗| 阳城县| 沐川县| 永安市| 崇礼县| 阿克苏市| 新津县| 武鸣县| 五原县| 工布江达县| 湘潭市| 甘南县| 康马县| 南平市| 北流市| 定结县| 晋州市| 汤原县| 怀宁县| 徐汇区| 漳平市|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