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發展冷熱不均,近場化主導潮流動向
近場化和國際化成為潮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8440.htm近場支付未來將居于主導地位。日前,“蘋果支付”的推出極大活躍了NFC支付市場,讓商戶和消費者都開始接受NFC支付,提升了市場的接受度。據了解,目前部分全球知名手機廠商如三星、小米等已在部分高端機型配備NFC功能模塊。而國內大型通信運營商,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更是在今年開始逐步要求部分3G/4G 手機定制機型標配NFC功能模塊。有調查指出,2014年安卓系手機中2000元以上的機型中有57%具備NFC功能,3000元以上的機型中有76%具備NFC功能,NFC功能已成為安卓系中高端手機的標配。隨著技術進步,手機生產成本將不斷下降,NFC將逐漸向安卓系中低端機型普及。此外,NFC近場支付不需要使用移動網絡也是用戶較為看重的一點。隨著近場行業標準、受理環境、應用場景、應用內容等基礎條件的逐步成熟,近場支付未來將居于主導地位。
移動支付產業呈現國際化發展態勢。當前,全球移動支付商家都在力推自己的移動支付國際化。美國支付巨頭貝寶為實現全球化擴張動作頻頻:2013年8月開始與麥當勞合作布局法國快餐行業,此舉可以說是貝寶進軍歐洲市場打響的“第一槍”;2014年11月8日,貝寶宣布與租車企業Uber達成合作,并借此進入荷蘭、意大利等其他歐洲國家;2014年11月27日,貝寶宣布與德國本土點餐支付初創企業Orderbird達成合作,共推簽到支付新功能。
臺灣中華電信現也已加入亞洲NFC聯盟,并與亞洲地區其他知名運營商達成合作,推出跨境NFC支付服務。在國內力爭線下移動支付市場的支付寶將業務向海外市場拓展,在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在部分便利店及連鎖商鋪,用戶可以使用支付寶錢包進行付款,結算金額會以當天的外匯牌價折算成人民幣,直接從支付寶賬戶中進行扣除。支付寶還將在澳大利亞悉尼設立子公司AlipayAustralia,為中澳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支持。
2014年9月,中國移動旗下的中移電商和美國運通公司也宣布戰略合作,發力全球范圍移動支付。移動支付行業的全球化發展為用戶帶來了便捷的消費環境,也推動了全球互聯網行業的繁榮發展。
國外移動支付行業發展
對我國的啟示
首先是多方合作,打造移動支付產業鏈。以日本和韓國為例,日本移動支付由運營商主導,國內金融管制政策寬松,降低了移動運營商進入金融領域的壁壘,運營商與銀行合作打造行業資金鏈。手機廠商、運營商、零售商、金融業、交通業等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產業聯盟,自上而下的產業鏈保障了移動支付體系的健全。韓國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二是移動運營商積極推動。三是銀行高度重視。手機處理銀行業務所需要的花費僅為面對面處理業務費用的五分之一,因此銀行紛紛投資移動支付業務,鼓勵手機用戶更多地使用移動銀行,為銀行節省大量成本。
其次是明確移動近場支付的技術標準,促進企業積極合作,共同分擔終端推廣成本。以日本電信運營商NTTDoCoMo公司為例,該公司選擇了在日本已有廣泛基礎的FeiliCaIC(索尼公司推出的非接觸式智能卡)技術作為移動支付技術,使得該公司移動支付業務的技術體系構建少走了很多彎路,快速被產業鏈和用戶所接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