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產業向高端化蛻變 “國產化”加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6519.htm

國內少數實力雄厚企業開發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正逐步替代進口
醫療器械產業在我國曾是一個極小的板塊,而如今這一產業規模已超過千億元。在進口替代和國內需求持續增加的催化,及政策支持下,業界預計未來5-10年該產業將迎來迅猛發展的黃金期。
在東莞市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產業的背景下,醫療器械產業正向高端化蛻變,經過多年研發的高端體外檢測設備、彩超機和胎心儀正在陸續進入市場,預計將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產業風向
多項利好因素促產業揚帆起航
近期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論壇上,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增長迅速,已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如今后幾年一直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必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已過千億元規模,年均增長率約23%。以國外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42%的份額來對比,國內醫療器械份額僅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筆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鼓勵支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已發布18個,特別是2014年6月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發布,在一定程度上對醫療器械行業實現了政策松綁,有望助推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醫療器械特別是高端醫療設備領域推進“國產化”進程正在加快。
從相關數據統計看,2014年以來,除了醫藥企業為自己的產業鏈加碼布局之外,甚至一些企業實現跨界并購,如軟件廠商東軟集團就利用本身的優勢,通過收購等手段向智慧醫療等新興領域布局拓展;商業連鎖企業宏達高科也透露正在開發多項移動式醫療器械產品;而做打火機的新海股份也表示一直在跟蹤和關注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目前其醫療器械產品占主營收入的13%左右。
“國產化”加快
自2013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鼓勵支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已發布18個,在一定程度上對醫療器械行業實現了政策松綁,醫療器械特別是高端醫療設備領域推進“國產化”進程正在加快。
本地動態
自主研發高端醫療器械陸續上市
日前,東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科在東莞市生物技術行業協會成立大會上表示,生物技術產業是我市著力打造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通過建設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等使該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而且將迎來跨越式和爆發式增長。
筆者了解到,多家東莞企業也前瞻性地布局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日前,東莞博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德國面向歐洲市場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高端體外檢測設備——磁敏免疫分析儀,受到了歐洲高端醫療檢測設備市場的關注。
該公司董事長石西增表示,這也是國際上第一款用于心臟病和腫瘤標志物檢測磁敏免疫檢測設備,可以通過一滴血液檢測人體十幾種指標,以便觀察是否有癌變等癥狀,市場需求很大,“預計明年三四月份就可以拿到國家相關認證進入市場,明年產品上市后預計銷售額可達到1000萬元,而兩年左右時間這一數字會突破1億元。”
不久前,臺灣知名生物技術企業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正式簽約落戶松山湖,計劃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東莞晉弘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并作為其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的運營總部。據介紹,其在數字手持式診斷儀器的醫療器械行業內技術領先,該公司產品已在全球45個國家上市銷售,2013年共銷售主機及各式鏡約5000臺,營業額達1.1億新臺幣,其落戶后會將部分高端醫療檢測設備引進東莞。
此外,還有睿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胎心儀和彩超機等設備都正在進入市場,將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加快東莞醫療器械產業的集聚發展。
趨勢分析
行業并購將成為主要方向
醫療器械作為健康服務業的基礎支撐行業,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華融證券研究員張科然認為,目前在國內的廠家比較多比較分散,規模上5000萬的企業大概有1800多家,再小的有2萬左右,平均每家的產值大概是在100多萬的水平。
“現在醫療器械確實是并購為主的一個方向,國內的企業也一直在做并購。” 張科然表示,目前在A股上市的醫療器械一共有16家,整個醫藥行業,按照中信一級行業劃分的統計規則,醫藥收入的增速是14.56%,醫療器械這16家是收入增速是25.65%,遠遠高于醫藥整個行業的增速,而且醫療器械的凈利率水平也是相當高。
世界第三大市場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已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國內醫療器械份額僅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