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鏡遇冷 是谷歌的錯?
兩年半之前,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向外界首次展示了谷歌眼鏡。如今兩年多的時間已經過去,但谷歌眼鏡依然不是一部成熟的產品,它所具備的吸引力也說不上有多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6312.htm

盡管谷歌稱自己依然致力于谷歌眼鏡的發展,但包括Twitter在內的多家公司都已經停止了相關的應用開發。谷歌眼鏡的創始人Babak Parviz也在7月份時離開谷歌,前往亞馬遜擔任副總裁的職位。就連不少早期用戶都已經對這款設備產生了厭倦之情。“我發現它并不是非常實用,還會讓周圍的人感到不安。”波士頓大學傳媒學院新興媒體主任James Katz說道。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谷歌的錯。他們并沒有花費多年的時間進行秘密研發,而是在產品還并不成熟的時候早早就開始了公開測試項目。他們希望開發者可以制作出殺手級的應用,并讓佩戴它的用戶起到宣傳的作用。雖然測試項目讓谷歌了解到了用戶對于這部設備的看法,這些意見可以說是無價的。但谷歌眼鏡同時也在社會當中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出于各種原因,把計算機戴在臉上會讓一些人感到非常惱火。那些早期測試者也被人冠以“Glasshole”這個并不好聽的頭銜。
雖然谷歌走錯了路,但智能眼鏡這種技術并不會隨之消亡。谷歌眼鏡所呈現出的概念——讓你輕輕一瞥就能消化數字信息——在數十年的時間里一直是Thad Starner(谷歌眼鏡技術負責人)這些科技狂熱者的夢想。自1993年起,Thad Starner就已經開始制作和佩戴各種各樣的電子裝置了。但研究者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智能眼鏡技術應該要被融入到眼鏡當中,而不是在眼鏡上加入顯然的附加物。
我們心目當中的智能眼鏡應該是不會引起旁人關注的。它們的顯示屏會存在于鏡片上,電子元件和電池則被密封于鏡架當中。設備的操控相當簡單,只需一些觸控手勢、眼球運動和語音指令即可。智能眼鏡不應該是惹惱旁人的東西,它是普通眼鏡的附屬物,給你帶來平視顯示器的功能。除此之外,它還會啟發開發者們去研究和嘗試新的應用方向。
顯示屏
谷歌眼鏡目前所使用的是棱鏡狀的顯示屏,非常顯眼。當顯示屏開啟時,其他人也完全可以看見屏幕上那微小但明亮的圖像。即便屏幕關閉,你也很難去忽略眼前這個方塊。
想要讓智能眼鏡的顯示屏變得不那么顯眼,一家名為Lumiode的創業公司有一套自己的解決方案。一般來講,LED作為光源存在于屏幕底部,它所發出的光線會通過過濾器形成像素,并最終組成圖像。而Lumiode則放棄了過濾器,他們在LED之上加入了一層晶體管以控制他們發射光線,從而讓每個LED作為像素工作。
在給智能眼鏡瘦身上面,另一種更加激進的方式是把放大顯示屏內容的鏡片從眼鏡當中拿出來,使其更加靠近眼睛。一家名為Innovega的公司就正在研發相關的技術。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帶有微小凸起的隱形眼鏡,可作為顯示內容的放大鏡使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種隱形眼鏡并不會對用戶的視力產生任何影響,但當多媒體內容從投影儀或顯示屏被傳輸至眼前時,它們會穿過隱形眼鏡上的凸起,在佩戴者的眼睛中央聚焦。這樣一來,用戶的兩只眼睛都能看到圖像,且無論視線朝向何方,顯示內容都依然會停留在眼前。
電源
即便顯示屏能夠變得幾乎隱形和更加節能,智能眼鏡還需要更先進的電池技術來讓自己能夠提供一整天的續航,同時又不會像谷歌眼鏡的電池那樣如此大塊頭。
想要在不增加電池容量和體積的前提下使其提供一整天的續航,可能需要依賴于多種技術的組合,軟件上的優化也是必不可少的。Imprint Energy所研發的打印可充電電池具備纖薄和柔性等特點,和大塊頭的傳統鋰離子電池非常不同。
此外,某種電源獲取技術也能夠在使用當中進行電量補充。一家名為Perpetua Power的公司就在開發一種使用人體熱量產生電能的技術。從理論上講,只要把微型的熱電發電機連接到用戶的皮膚,智能眼鏡的續航都能得到延長。但是,Perpetua的模組體積還太大了,其產生的電量甚至還不足以讓健身腕帶運行。
目前
為了讓谷歌眼鏡變得更加時尚,谷歌和世界最大的眼鏡制造商羅薩奧蒂卡集團達成了合作關系,后者旗下的品牌包括雷朋和歐克利。他們還請知名設計師Diane von Furstenberg為谷歌眼鏡設計了一款鏡架。
在谷歌于11月份舉辦的一場設計大會上,谷歌眼鏡首席設計師Isabelle Olsson向媒體表示,雖然谷歌總是想讓谷歌眼鏡變得盡可能的時尚,說服人們去佩戴一部平視顯示器最終還是要向他們提供看上去很酷的鏡架和色彩。她說,擁有更時尚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聽起來有些陳腐”,但卻要比技術的微型化更加重要。
作為見證谷歌眼鏡一路成長的人,Olsson顯然不會說自家產品的壞話。但她這一席通過時尚鏡架吸引更多用戶的言論顯然是錯誤的。只要智能眼鏡看上去還像是一部微型電腦,它就依然會讓人分心,并被大多數人拒之門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并非來自于時尚的鏡架,而是微型化技術。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Olsson的話也是正確的:這是一場關乎數字的游戲。她說,佩戴這種設備的人越多,它們看上去就越普通。畢竟,即便是問世超過700年的普通眼鏡,也只是在近100年里才變得時尚起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