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中科院新型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新型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作者: 時間:2014-09-30 來源:世紀新能源網 收藏

          日前,世紀新能源網記者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機構新型高效有機研究取得新進展。據悉,長春應化所承擔的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新型高效有機太陽研究”通過由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在高性能光伏聚合物的設計合成、新型受體和界面材料的合成和高效光敏薄膜與大面積器件制備技術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批量化生產線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3512.htm

          柔性高效有機太陽模組

          應化所專家介紹:新型高性能有機電池因具有重量輕、柔性、可濕法加工從而易于大面積化而受到廣泛關注。設計合成新型共軛聚合物材料和優化光敏層形貌是提高器件性能的重要途徑。小面積電池器件通常采用旋涂工藝制備,然而這種工藝無法制備大面積電池模塊及模組。因此,研發適合大面積生產的溶液制備工藝是十分必要的。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與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支持下,于2010年5月共同開展了“新型高效有機太陽電池”的項目攻關。經過近4年的不懈努力,合成出多種具有強和寬吸收,高空穴遷移率(最高達1.1×10-2cm2/V/s)的新型聚合物給體光伏材料,基于該材料的實驗室小面積(0.04-0.1cm2)光伏器件在模擬太陽光下能量轉化效率最高可達8.79%;設計合成了多種具有不同官能基團和加成位置的富勒烯衍生物,和若干種聚合物型、小分子型和金屬氧化物型界面材料,并在器件中獲得應用;突破電池尺寸放大時效率下降太快的問題,實現了電池尺寸和長寬比的控制,通過對電子墨水和器件光敏層后處理工藝的進一步優化,獲得了單塊面積10.2cm2,轉化效率達到4.14%的單節電池,由此制備的面積為46.9cm2的電池模組轉化效率達3.12%(扣除死區面積后有效面積為38.5cm2的電池效率為3.80%),為更大面積的模組制備鋪平了道路。

          該項目申請中國發明專利16項,授權8項,發表SCI收入論文106篇,并培養和建立了一支在該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隊伍,保證了我院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技術科學處副處長趙慧斌、長春應化所所長安立佳、副所長楊小牛及項目承擔單位成員參加了項目驗收會,華南理工大學曹鏞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



        關鍵詞: 太陽能 電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太仓市| 泽库县| 苍梧县| 三原县| 旺苍县| 绥中县| 佛教| 五家渠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丽水市| 专栏| 西乌珠穆沁旗| 和政县| 鹤岗市| 济宁市| 门头沟区| 吉安县| 浪卡子县| 清水河县| 武城县| 禹州市| 罗江县| 青川县| 获嘉县| 七台河市| 华容县| 舟山市| 通州市| 囊谦县| 会理县| 诸城市| 陵川县| 桓仁| 石渠县| 桐乡市| 美姑县| 乐东| 同江市| 射洪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