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LD的串并轉換和高速USB通信設計
(5)邏輯陣列輸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2878.htm邏輯陣列輸入包括全局總線/開關矩陣和返送總線:
◇ 全局總線/開關矩陣
全局總線包括所有的輸入和I/O引腳信號以及所有128個宏單元的隱藏反饋信號。每個邏輯塊的開關矩陣將全局總線的所有信號作為其輸入。在軟件的控制下,這些信號中最多可以有40個被選擇作為邏輯塊的輸入。
◇ 返送總線
每一個宏單元可以產生一個返送乘積項。這個信號連接到局部總線上,并且對16個宏單元有效,它是宏單元一個乘積項的反極性。每個局部總線的16個返送項允許產生高扇入求和項(最多21個乘積項),而只有很小的延時。
3 設計軟件支持
ATMEL公司提供了CPLD的設計軟件,而且很多第三方的工具軟件也支持ATF1508AS的設計,可以用多種高級描述語言和格式進行邏輯描述,如CUPL、ABEL、VHDL等。由于ATF1508AS與ALTERA公司的EPM7000系列是完全引腳兼容的,因此可以使用 ALTERA公司的MAXPLUSII軟件。它能進行VHDL語言的編譯和綜合,使用方便,功能強大。MAXPLUSII綜合后產生適合ALTERA的 CPLD編程的POF文件,使用POF2JED軟件(ATMEL公司提供),就可將POF文件轉換為適合ATF1508AS的工業標準JEDEC編程文件,下載到ATF1508AS芯片中。
4 器件編程
ATF1508AS器件是利用4腳JTAG協議在系統編程(ISP)的。ATMEL提供了ISP硬件(下載電纜)和軟件,以允許從PC對ATF1508AS進行編程。若要允許ISP編程支持"自動測試裝置(ATE)"向量,必須通過ATMEL的ISP軟件生成串行向量格式(SVF)文件,也可轉換為除SVF外的其它ATE測試格式。ATF1508AS器件也可以用標準的第三方編程器來編程,這時JTAG ISP口可以被禁止從而允許這四個額外的I/O引腳用于邏輯功能。
ATF1508AS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如果由于任何原因編程過程被中斷,則器件將被鎖定以防止輸入和I/O引腳被驅動。在這種狀態下,輸入和I/O引腳缺省下為高阻狀態。在編程器件時,輸入和I/O引腳也將為高阻狀態。此外,引腳保持電路設置在器件編程期間將保持以前的狀態。 ATF1508AS器件出廠時被初始化為已擦除狀態,可以直接用來ISP編程。
5 應用實例
(1)應用ATF1508AS進行串并轉換
本系統應用ATMEL公司的ATF1508AS進行串行數據到并行數據的轉換,在進行數據采集中,用到Crystal半導體公司生產的24位高精度Σ-△模/數轉換器CS5321/CS5322組件。該組件最終輸出字長為24位的2的補碼格式的串行數字信號,將其轉換為并行數據可以方便與單片機的接口。串并轉換可采用移位寄存器來實現。對實現6通道24位采樣,若采用移位寄存器,則需要8位移位寄存器,共3×6=18片,另外還要用幾片譯碼器。這樣,會使芯片數量大增,占用大片電路板面積,使系統的體積增大。本系統使用ATF1508AS來實現6通道24位數據的串并轉換,可將大部分數字邏輯設計(包括組合邏輯和時序邏輯)集成在一個芯片內,大幅減少芯片數量,減小系統體積。
由于ATF1508AS內部有128個宏單元,而且24位串并轉換需要24個移位寄存器,因此不能同時進行6通道的串并轉換,只能分時復用。本系統分3次進行串并轉換,每次轉換2個通道,等待單片機讀取2個通道的并行數據后再進行剩下的轉換。部分串并轉換VHDL程序如下(硬件描述語言是VHDL,軟件是ALTERA公司的MAXPLUSⅡ軟件和ATMEL公司的POF2JED軟件,下載軟件是ATMEL公司的ATMISP,下載電纜是ATMEL公司的專用電纜):
s2p : process(SCLK1M,DRDYIN,WORKING,RESET)
begin
if WORKING='1' or RESET='1' then
shift_enable <= '0';
state <= s0;
elsif SCLK1M'event and SCLK1M='0' then
count1 <= count1+1;
case state is
when s0 =>if DRDYIN='0' then
shift_enable <= '1';
count1 <= (others=>'0');
int_reg <= '1';
state <= s1;
elsif READOK='1' then
int_reg <= '1';
end if;
when s1=>shift_reg0<=shift_reg0(22 downto 0)& SOD(0);
shift_reg1<=shift_reg1(22 downto 0)& SOD(1);
if count1=23 then
shift_enable <= '0';
int_reg <= '0';
state <= s2;
else
int_reg <= '1'; end if;
when s2 => if shift_enable='1' then
shift_reg0<=shift_reg0(22 downto 0)& SOD(2);
shift_reg1<=shift_reg1(22 downto 0)& SOD(3);
if count1=23 then
shift_enable <= '0';
int_reg <= '0';
state <= s3;
else
int_reg <= '1'; end if;
elsif READOK='1' then
shift_enable <= '1';
count1 <= (others=>'0');
end if;
when s3 =>if shift_enable='1' then
shift_reg0<=shift_reg0(22 downto 0)& SOD(4);
shift_reg1<=shift_reg1(22 downto 0)& SOD(5);
if count1=23 then
shift_enable <= '0';
int_reg <= '0';
state <= s0;
else
int_reg <= '1'; end if;
elsif READOK='1' then
shift_enable <= '1';
count1 <= (others=>'0');
end if;
end case;
end if;
end process;
(2)應用ATF1508AS進行高速USB通信
USB是近年來應用在PC領域的新型接口技術,具有使用方便、速度快、連接靈活、支持熱插拔等特點。USB1.1協議定義在高速下12 Mb/s、低速下1.5 Mb/s的傳輸速度。若要達到高速12 Mb/s(相當于近1 MB/s)的速度,就要大約1μs傳輸1個字節。但由于USB的控制傳輸、錯誤檢測以及單片機本身速度的限制,很難達到這么高的速度,因此,必須采用 DMA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的高速傳輸,使用CPLD就可以實現類似DMA方式。單片機負責解釋USB的控制傳輸,當要進行從外存取數送到USB接口芯片時,單片機讓出總線,由CPLD完成該工作。CPLD產生外存的讀取時序和地址、片選信號,同時產生USB接口芯片的寫時序和地址、片選信號,這樣就可以自動實現外存數據到USB接口芯片的工作,而且速度很快,不需要單片機干預。以下給出RAM的讀取時序、地址信號和USB接口芯片寫時序的VHDL程序片斷:
上拉電阻相關文章:上拉電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