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設計應用 > 無線技術:從多元競爭走向多元融合

        無線技術:從多元競爭走向多元融合

        作者: 時間:2006-11-25 來源:網絡 收藏
        今天,無線技術領域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各種創新無線技術不斷涌現并快速步入商用,無線應用市場異常活躍,無線技術自身也在快速演進中不斷革新。隨著在社會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無線電技術已經成為實現社會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無線技術的興盛已經成為21世紀信息技術進步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而未來人類生活方式也將因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在“無線+寬帶”的網絡發展趨勢下,各種無線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在具體的應用場合展開激烈的競爭。其相互間的競爭,一方面促進了各種技術自身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驅使各種技術去尋找最佳的市場定位,并且開始通過技術融合、網絡融合的方式,滿足市場對于無縫通信、融合通信的需求。從多元競爭走向多元融合,成為無線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無線接入在競爭中融合
        在多元融合的大趨勢下,3G、WiMAX、WLAN等各種無線技術在競爭中互相借鑒和學習,涌現出了同時被上述無線技術采用的新型射頻技術,如MIMO和OFDM技術等。與此同時,在以ITU和3GPP/3GPP2引領的蜂窩移動通信從3G到E3G,再走向B3G/4G的演進道路上,以及IEEE引領的無線寬帶接入從無線個人域網到無線局域網、無線城域網,再到無線廣域網的演進道路上,都開始增加對方的內容,例如:移動通信不斷強化寬帶傳輸性能,無線寬帶接入不斷增強漫游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易觀國際分析師謝必強認為,無線化和寬帶化是電信網絡接入層發展的總趨勢,而Wi-Fi和WiMAX技術為寬帶無線網絡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在我國,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主要包 括MMDS、LMDS、Wi-Fi、WiMAX四種,其中由于LMDS沒有解決合法頻段問題,MMDS和LMDS標準化程度較低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移動性等原因,導致MMDS和LMDS在我國的應用是不成功的。而Wi-Fi在運營商方面雖然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但是在駐地網和個人用戶領域得到快速發展。WiMAX的強大覆蓋能力和組網能力也為運營商提供了新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選擇。據預計,到2008年中國WiFi設備市場總規模有望達到62億元。WiMAX具有部署簡單、接入層技術、電信級等顛覆性技術的特征,對無線寬帶技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到2010年,中國的WiMAX用戶數可望達到1020萬。
        借鑒WiMAX的高速數據傳輸特性,蜂窩移動通信啟動了LTE,即“3G長期演進”項目,用以增強寬帶傳輸性能。相比目前各個3G移動通信系統,該演進項目提高了通信傳輸速率和頻譜效率,系統的最大帶寬為20MHz。在這樣的帶寬下,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it/s、上行為50Mbit/s。LTE的確立,令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線路與定位為“低移動性寬帶接入”的WiMAX有了很多的相似之處。
        當蜂窩移動通信在向WiMAX、WLAN學習的時候,WiMAX、WLAN也在添加電信級的安全等內容。在安全方面,WiMAX、WLAN將基于多層次的安全策略(WEP、WPA、WPA2、AES、VPN等)提供不同等級的安全方案,使企業、個人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性價比來選擇滿足自己需要的安全策略;在漫游能力方面,WiMAX、WLAN也朝著覆蓋范圍更大,從熱點到熱區到整個城市的方向邁進;在技術方面,WiMAX、WLAN將致力于打造基于IP的交換技術和開放的業務平臺,使網絡更智能、更易于管理。
        在“無線+寬帶”的大趨勢下,無論是蜂窩移動通信技術還是WiMAX、WLAN等無線寬帶技術,都面臨著同樣的考驗:信道多徑衰落和頻譜效率。在這樣的情況下,OFDM和MIMO就成為各種無線技術的共同選擇。OFDM在解決多徑衰落問題的同時,增加了載波的數量,造成了系統復雜度的提升和帶寬的增大;MIMO則能夠有效提高系統的傳輸速率,在不增加系統帶寬的情況下提高頻譜效率。因此,OFDM和MIMO的結合,成為推動“無線+寬帶”發展的重要力量。
        無線網絡吸收有線元素
        現在無繩電話、藍牙、Wi-Fi等的廣泛應用使得無線與有線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事實上,也正是這種“有、無”的結合構成了通信網的整體。一方面,固定和移動兩者之間是大量共源的,而且是相互借鑒產生的,它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全業務是未來運營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他們希望用最低的成本來實現最大的利益,這也使得移動和固定網的融合(FMC)日趨成為人們的必需。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蔣林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技術角度看,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各有優勢及劣勢。目前,有線通信主要采用了雙絞線、同軸電纜等作為連接手段,提供了從幾kbps到幾Gbps的傳輸速率。幾乎無上限的傳輸能力使它能夠開展窄帶到超寬帶的各種類型的業務,而又恰恰是這根“線”使它失去了很好的自由度。而無線通信技術雖然突破了“線”的束縛,但是受到頻率資源、傳輸能力的嚴重限制,純粹的無線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因此兩者的互相補充、整合能夠滿足網絡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固定與移動的融合就是將固網和移動網的共同部分提取出來,用一套系統去滿足其要求,將差異部分用不同的技術去滿足各自的要求。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認為,盡管目前國際標準組織關于FMC的定義有著不盡相同的表述,但對于運營商而言,實施FMC都應關注的內容為:通過網絡各層面、終端、支撐系統的整合和融合,為用戶提供無縫的融合業務體驗和服務能力;進行客戶群細分基礎上的產品和業務整合工作。ETSI認為,“FMC關注的是獨立于接入技術的網絡和業務能力,并不一定指網絡物理層面的融合,而是融合的網絡能力和支撐標準;這些標準可以支持一系列連續的服務,而這些服務可以通過固定、移動、公共或私有的網絡提供。”
        當前,知名運營商普遍認同FMC遠期發展方向是系統化的融合,應為用戶提供全方位融合的業務體驗和服務體驗,實現網絡各個層面的整體融合。目前FMC的業務發展是分階段進行的,第一階段一般以提供語音業務為主,第二階段實現數據增值業務。從已經或即將推出商用服務的幾家運營商來看,FMC尚處于第一階段。目前,FMC主要實現語音業務的提供,解決移動網絡覆蓋問題;語音的無縫切換尚未完成,部分運營商實現了短信業務。就技術方案而言,目前推出融合終端的運營商在接入方式選擇上以藍牙和Wi-Fi為主。
        在固定移動融合的進程中,IMS由于可以實現固定與移動、電信網和企業網的融合,并且可以簡化網絡結構,支持更豐富的定制化業務,被認為是當前實現融合的最理想的網絡架構。IMS由3GPP在R5版本中提出,基于SIP體系,適應各種接入技術。IMS技術繼承了軟交換分離架構的思想,但IMS的業務提供方式和傳統PSTN以及CS域的提供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在IMS系統中,業務層和控制層完全分離,控制層不提供業務,它提供業務層必要的觸發、路由、計費等功能,業務完全由業務層提供。IMS這種完全分離的架構,使得網絡除了在承載層、控制層能夠做到融合外,在業務層也可以做到統一的管理。對于移動運營商而言,IMS具備支持寬帶移動多媒體業務及大客戶業務的能力,對多種接入方式,包括GPRS、EDGE、3G、xDSL、Intranet、WLAN、WiMAX等提供了支持。移動運營商主要是將IMS與現有移動網配合,提供POC、視頻共享等多媒體增值服務。
        截至2006年4月,全球已有近200張IMS測試及商用網絡。其中,部署較為成熟的IMS網絡包括Cingular、Telefonica、BT、DT、Sprint等運營商建設的80多個試驗網絡和10多個商用網絡。值得注意的是,IMS的全球性測試成為融合進程的一個標志性事件。2006年7月13日,多元服務論壇(MSF)宣布,GMI(全球MSF互操作)2006活動將于10月16日至27日舉行。本次測試將構建一個跨越歐洲、北美、亞洲三個洲的全球性網絡,測試多廠商設備的互用性,通過固定與移動的融合來支持IMS服務框架。該活動是全球首個IMS服務框架多廠商互動性的大型“真網絡”測試,包括中興通訊、華為、思科和北電等在內的近30家廠商都會參加。
        融合造就豐富業務
        在各種無線網絡融合的進程中,許多新的業務應用不斷出現。從豐富多彩的個人業務,到日益崛起的行業應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到人與機、機與機之間的通信,無線業務應用趨于多樣化。日益多樣化的無線業務應用,展現了無線信息社會的美好未來。
        在固移融合的大潮下,去年6月英國電信終于推出全球首個固定、移動融合服務—— “藍色電話”。“藍色電話”不僅實現了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之間的自由無縫切換,而且可以讓用戶享受固定網絡的低廉資費和更豐富的業務應用。英國電信推出的“藍色電話”,引起了全球電信運營商的廣泛關注。從歐洲到日本和韓國,許多營運商都制定了實現固定、移動融合的計劃,而終端廠商已推出了多款支持固網、移動業務融合的終端。
        當公眾移動通信持續發展并向3G全面演進之時,寬帶無線接入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近幾年來,WLAN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WiMAX逐步走向成熟,商用化的帷幕正在拉開。針對寬帶無線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業界普遍認為,將WLAN、WiMAX的公眾運營與移動通信運營結合才能形成明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推動WLAN、WiMAX與3G融合發展已成為業界的共識。如今,許多運營商推出了WLAN、WiMAX與3G融合發展的方案,韓國WiBro的商用,就體現了WiMAX與3G融合發展的思路。借助多模終端,在城市熱點地區,用戶可以通過WiBro實現高速上網,而在其他地區則可以實現移動漫游,用戶可以在融合的網絡環境中享受更便捷的通信服務。
        伴隨著家庭和行業信息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公眾移動通信網絡與各種短距離無線技術呈現出優勢互補和融合發展的態勢,越來越多的手機已經融合了紅外、藍牙等短距離無線技術,一些新的無線業務應用應運而生。近兩年來,NFC(近距離通信)技術正被集成到手機之中,為移動支付等行業應用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今年6月,諾基亞、福建廈門移動、廈門易通卡公司、飛利浦公司共同在廈門啟動中國首個近距離通信(NFC)手機支付現場試驗。招募的百名志愿者使用具備NFC功能的諾基亞3220,實現了在廈門市任何一個易通卡覆蓋的公交汽車 、輪渡、餐廳、電影院、便利店等營業網點的手機支付。隨著NFC技術應用的日趨成熟,業界都十分看好NFC的應用前景。據美國ABI預測,至2010年,全球約5億部手機或PDA將具備NFC功能,這些手機不僅能用于POS支付,還能與智能標簽交互信息。隨著全球3G的推進,非接觸智能卡將與手機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將家用電腦、PDA、數碼相機、手機、錄像機、音響設備、電視以及各種電器等獨立的單元通過網絡實現互聯,讓人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自由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并實現安全控制,這是智能化數字家庭的美好前景。如今,隨著移動通信網絡與Zigbee、藍牙、紅外線、UWB(超寬帶)等短距離無線技術的結合,數字家庭的美好前景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雙絞線傳輸器相關文章:雙絞線傳輸器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徐汇区| 淳化县| 曲麻莱县| 多伦县| 唐海县| 张家港市| 易门县| 桐柏县| 丽江市| 台中市| 临沭县| 重庆市| 临泽县| 海兴县| 濉溪县| 福安市| 汝南县| 上杭县| 丰镇市| 平乡县| 盐池县| 长寿区| 鹿邑县| 拜泉县| 安西县| 北碚区| 本溪市| 华亭县| 肥东县| 忻州市| 镇康县| 林西县| 崇阳县| 祁连县| 铁岭县| 安阳市| 凤庆县| 弥渡县| 白朗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