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設計應用 > 移動通信系統FDD/TDD之間頻率干擾研究(上)

        移動通信系統FDD/TDD之間頻率干擾研究(上)

        作者: 時間:2008-04-21 來源:網絡 收藏
        概述

          由于TD-SCDMA系統采用TDD模式,上下行鏈路在一子幀中都存在,而WCDMA或CDMA2000系統采用的是FDD模式,如果兩種系統都使用ITU建議的2G頻段,則TD-SCDMA系統與WCDMA或CDMA2000系統的上行鏈路可能會存在干擾。
        研究兩者的干擾只能基于TDD系統的不同時隙進行,當TD-SCDMA系統處于上行鏈路通信狀態時,此時的干擾主要是TDDUE對FDDBS的干擾,以及FDDUE對TDDBS的干擾。而當TDD系統處于下行鏈路通信狀態時,此時的干擾主要是TDDBS對FDDBS的干擾,以及FDDUE對TDDBS的干擾。本報告將基于這兩種情形研究TD-SCDMA和FDD系統間的干擾,由于TD-SCDMA建議采用智能天線技術,所以本仿真報告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重點研究全向天線技術下TD-SCDMA和FDD干擾共存問題,而第二部分則重點研究智能天線技術下TD-SCDMA和FDD干擾共存問題。

        基本干擾模式

          FDD/TDD之間的共存研究不僅考慮基站和移動臺之間的干擾,也要考慮基站和基站以及移動臺和移動臺之間的干擾。

        1.1基站對移動臺的干擾

          基站對移動臺的干擾包括FDD基站對TDD移動臺的干擾和TDD基站對FDD移動臺的干擾,如圖1所示。



        1.2 移動臺對基站的干擾

          移動臺對基站的干擾包括FDD移動臺對TDD基站的干擾和TDD移動臺對FDD基站的干擾,如圖2所示。



        1.3 移動臺對移動臺的干擾

          不論FDD系統還是TDD系統,其移動臺時時在移動,因此兩個不同系統的移動臺可能靠得很近(1米),這時可能會發生移動臺對移動臺的干擾情況,如圖3所示。



        1.4 基站對基站的干擾情況

          當FDD基站和TDD基站共站址或兩基站距離不遠時,由于基站的帶外發射或阻塞,很可能發生基站對基站之間的干擾?;緦镜母蓴_包括FDD基站和TDD基站之間的相互干擾,如圖4所示。



          對于工作在1920 MHz頻率附近的兩種系統,只會發生TDD MS干擾FDD BS、TDD BS干擾FDD BS、FDD MS干擾TDD MS和FDD MS干擾TDD BS等情況,而工作在2500 MHz頻段的兩種系統,則會產生上述所有干擾情況。

          WCDMA系統與TD-SCDMA系統之間的干擾分析

          當WCDMA系統的載波與TD-SCDMA系統的載波相鄰且只考慮1920 MHz頻段時,根據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頻率配置,WCDMA載波中心頻率與TD-SCDMA的載波中心頻率間的間隔至少為:

          載波間隔=1/2*(WCDMA載波5MHz)+0.200MHz

          +1/2*(TD-SCDMA載波1.6MHz)=3.5 MHz

          具體頻率配置如圖5所示,這時只會發生WCDMA移動臺干擾TD-SCDMA基站和移動臺以及TD-SCDMA基站和移動臺干擾WCDMA基站。



        2.1 WCDMA系統對TD-SCDMA系統的干擾研究

        2.1.1 ACIR的確定

        2.1.1.1 WCDMA系統移動臺的ACLR

          WCDMA系統與TD-SCDMA系統干擾時,WCDMA系統移動臺的ACLR值可根據其頻譜發射掩模計算,此時WCDMA帶外泄漏功率為:



        2.1.1.2 TD-SCDMA系統移動臺ACS的確定

          參見3GPP TS 25.102, TD-SCDMA UE的ACS的值見表1:



        2.1.1.4 WCDMA系統對TD-SCDMA系統干擾時的ACIR

          根據以上計算,我們可以計算出WCDMA系統和TD-SCDMA系統在不同頻率偏置時的ACIR值,見表3。



        2.1.2 全向天線時WCDMA移動臺對TD-SCDMA移動臺和基站的干擾

          在仿真WCDMA移動臺對TD-SCDMA基站和移動臺的干擾時,不考慮TD-SCDMA對WCDMA系統的干擾。仿真環境為Macro環境,小區半徑均為577m的全向小區,對于運營商間的距離共仿真了三種情況:運營商間距離為0、288.5m(小區半徑/2)、577m(小區半徑)。WCDMA系統上行鏈路的用戶數為單WCDMA系統能夠支持的滿意用戶數的75%,即在仿真時始終保持WCDMA系統噪聲升高6dB。干擾仿真結果見圖6和圖7。



          從圖6和圖7可以看出,當WCDMA移動臺對TD-SCDMA基站和移動臺的干擾時:



          1. TD-SCDMA系統上下行容量損失均隨著ACIR值的增大而減小,但對于TD-SCDMA系統的下行鏈路,ACIR可設定為任意值,容量損失均小于5%。

          2. 運營商間的距離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也很大。當運營商間的距離為0即共基站時,上下行的容量損失最小,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小;而運營商間的距離為577m(小區半徑)時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大,上下行容量損失也最大。

          3. 當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雖然有3.5 MHz,但在頻率偏置為3.5 MHz時WCDMA移動臺對TD-SCDMA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的ACIR值分別為30.6 dB和30.8 dB,可見在基站間隔為0、R/2和R時,WCDMA移動臺均不會對TD-SCDMA移動臺和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

        2.1.3 智能天線時WCDMA移動臺對TD-SCDMA移動臺和基站的干擾

          在智能天線情況下,由于智能天線增益可達8 dB以上,此時TD-SCDMA系統資源受限(12.2 kbit/s話音時最大可傳輸8路話音,而通過單系統仿真可見TD-SCDMA系統的上下行容量均超過8路),所以此時智能天線時WCDMA移動臺對TD-SCDMA基站和移動臺的干擾可以忽略(R1500m)。

        2.1.4 結論

          從以上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出,當WCDMA與TD-SCDMA鄰頻工作時,在全向天線時不論兩系統的基站如何不知,WCDMA的移動臺均不會對TD-SCDMA系統移動臺和基站產生有害干擾;在智能天線情況下,由于智能天線增益可達8dB以上,雖然TD-SCDMA系統的容量大大提高,但仍資源受限,這時WCDMA的移動臺也不會對TD-SCDMA系統移動臺和基站產生有害干擾。

        2.2 TD-SCDMA系統對WCDMA系統的干擾研究

          在1920 MHz頻段時,只會發生TD-SCDMA基站和移動臺干擾WCDMA基站的情況。

        2.2.1 ACIR的確定

        2.2.1.1 TD-SCDMA基站的ACLR

          根據3GPP TS 25.105,基站的發射功率大于34dBm時,其帶外發射將不超過表4所規定的限值。



          當TD-SCDMA基站使用1900~1920 MHz時,且與WCDMA共存時或共址時要求TD-SCDMA的帶外發射不超過表5的限值。當基站發射功率為34 dBm時,則共址時的ACLR為114 dBc,共存時的ACLR為70 dBc。



          一般UE發射將不超過表6所規定的發射限值。

          此時TD-SCDMA UE帶外泄漏功率為:



        2.2.1.3 WCDMA基站的ACS

          前已計算,WCDMA基站在5 MHz和10 MHz頻率偏置時,WCDMA基站的ACS分別為45 dB和57 dB。

        2.2.1.4 TD-SCDMA系統對WCDMA系統干擾時的ACIR

          根據以上計算,我們可以計算出WCDMA系統和TD-SCDMA系統在不同頻率偏置時的ACIR值,見表7。



        2.2.2 TD-SCDMA移動臺對WCDMA基站的影響

        2.2.2.1 全向天線時TD-SCDMA移動臺對WCDMA基站的影響

        2.2.2.1.1 系統容量與ACIR,系統間基站間隔距離

          在仿真TD-SCDMA移動臺對WCDMA基站的干擾時,不考慮WCDMA對TD-SCDMA系統的干擾。仿真環境為Macro環境,小區半徑均為577m的全向小區,對于運營商間的距離共仿真了三種情況:運營商間距離為0、288.5m(小區半徑/2)、577m(小區半徑)。TD-SCDMA系統移動臺(上行鏈路)的用戶數為單TD-SCDMA系統在95%的用戶滿意度時能夠支持用戶數的75%。干擾仿真結果見如圖8。(圖9 給出了TD-SCDMA系統移動臺(上行鏈路)的用戶數設置為單TD-SCDMA系統在95%的用戶滿意度時能夠支持用戶數時WCDMA BS的容量,僅供參考)。



          從圖8可以看出:

          1. WCDMA系統上行容量損失均隨著ACIR值的增大而減小。當ACIR≥50dB時,容量損失隨ACIR值的增大而趨于平衡。

          2. 運營商間的距離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也很大。當運營商間的距離為0即共基站時,上行的容量損失最小,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小;而運營商間的距離為577m(小區半徑)時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大,上下行容量損失也最大。但當ACIR≥50dB,容量損失基本不隨運營商基站距離的變化。

          3. 為了保證系統容量損失小于5%,在小區半徑為577米時,上行鏈路的ACIR至少應為34dB。

          4. 當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為3.5 MHz,此時TD-SCDMA移動臺與WCDMA基站之間的ACIR值為37.5 dB,可見TD-SCDMA與WCDMA兩系統在基站間隔為0、R/2和R時,TD-SCDMA移動臺不會對與WCDMA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

        2.2.2.1.2 系統容量與ACIR,小區半徑

          上面的結果顯示了在小區半徑為577米,兩系統基站間隔距離分別為0、R/2和R時,WCDMA的容量在受到TD-SCDMA移動臺干擾時隨ACIR的變化情況。下面的仿真結果顯示了在小區半徑為1000米和3000米時WCDMA的容量在受到TD-SCDMA移動臺干擾時隨ACIR的變化情況(見圖10、圖11、圖12)。




          從圖10~圖12可以看出,

          1. 隨著小區半徑的增大,WCDMA上行容量損失隨著增大,當ACIR≥50dB時,容量損失基本不隨半徑的變化而變化。

          2. 當小區半徑在1000米和577米時,WCDMA上行容量損失基本相同,即當小區半徑小于1000米,WCDMA上行容量損失不隨小區半徑的增大而變化。

          3. 當小區半徑等于3000米時WCDMA上行容量損失比小區半徑小于1000米時WCDMA上行容量損失要小得多,這主要由于3000米半徑時,小區容量明顯減少之故。

          4. 當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 TD-SCDMA與WCDMA兩系統不論基站間隔為0、R/2和R,還是小區半徑為577米、1000米和3000米,TD-SCDMA移動臺均不會對WCDMA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

        2.2.2.1.3 小結

          以上分析了TD-SCDMA在全向天線時,TD-SCDMA移動臺對WCDMA基站的影響。在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為3.5 MHz,TD-SCDMA移動臺與WCDMA基站之間的ACIR值為37.5 dB,不論TD-SCDMA與WCDMA兩系統的基站如何設置,也不論小區半徑的大小,TD-SCDMA移動臺均不會對WCDMA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

        2.2.2.2 智能天線時TD-SCDMA移動臺對WCDMA基站的影響

        2.2.2.2.1 系統容量與ACIR及系統間基站間隔距離

          在仿真TD-SCDMA移動臺對WCDMA基站的干擾時,不考慮WCDMA對TD-SCDMA系統的干擾。仿真環境為Macro環境,小區半徑均為577m的全向小區,對于運營商間的距離共仿真了三種情況:運營商間距離為0、288.5m(小區半徑/2)、577m(小區半徑)。TD-SCDMA系統移動臺(上行鏈路)的用戶數為單TD-SCDMA系統在95%的用戶滿意度時能夠支持用戶數的75%。干擾仿真結果見圖13。



          從圖中可以看出:

          1. WCDMA系統上行容量損失均隨著ACIR值的增大而減小。

          2. 運營商間的距離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也很大。當運營商間的距離為10米即共站址時,WCDMA系統上行容量損失最小,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小;而運營商間的距離為577m(小區半徑)時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大,上行容量損失也最大。

          3. 為了保證WCDMA系統上行容量損失小于5%,在小區半徑為577米時,TD-SCDMA 移動臺與WCDMA基站(WCDMA為上行鏈路)的ACIR至少應為36dB。

          4. 當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為3.5 MHz,此時TD-SCDMA移動臺與WCDMA基站之間的ACIR值為37.5 dB,可見TD-SCDMA與WCDMA兩系統的基站不管如何設置,TD-SCDMA移動臺均不會對WCDMA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

        2.2.2.2.2 系統容量與ACIR及小區半徑

          上面的結果顯示了在小區半徑為577米,兩系統基站間隔距離分別為0、R/2和R時,WCDMA的上行容量在受到TD-SCDMA移動臺干擾時隨ACIR的變化情況。下面的圖14仿真結果顯示了在小區半徑為3000米時WCDMA的上行容量在受到TD-SCDMA干擾時隨ACIR的變化關系。



          從圖14中可以看出,在智能天線情況下其干擾結果與全向天線情況下相似,即當小區半徑等于3000米時WCDMA上行容量損失比小區半徑小于1000米時WCDMA上行容量損失要小得多,因此只要滿足小區半徑577米時的干擾要求就行了。

        2.2.2.2.3 小結

          以上分析了TD-SCDMA在智能天線時,TD-SCDMA移動臺對WCDMA基站的影響,其結果與全向天線時的相似,即在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為3.5 MHz,TD-SCDMA移動臺與WCDMA基站之間的ACIR值為37.5dB,不論TD-SCDMA與WCDMA兩系統的基站如何設置,也不論小區半徑的大小,TD-SCDMA移動臺均不會對WCDMA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

        2.2.2.3 結論

          從以上仿真可知,在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TD-SCDMA移動臺不會對WCDMA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

        3.2.3 TD-SCDMA基站對WCDMA基站的影響

        3.2.3.1 全向天線時TD-SCDMA基站對WCDMA基站的影響

        3.2.3.1.1 系統容量與ACIR及系統間基站間隔距離

          在仿真TD-SCDMA基站對WCDMA基站的干擾時,不考慮WCDMA對TD-SCDMA系統的干擾。仿真環境為Macro環境,小區半徑均為577m的全向小區,對于運營商間的距離共仿真了三種情況:運營商間距離為0、288.5m(小區半徑/2)、577m(小區半徑)。TD-SCDMA系統基站(下行鏈路)的用戶數為單TD-SCDMA系統在95%的用戶滿意度時能夠支持的用戶數。干擾仿真結果見圖15~圖17。



          從圖中可以看出:

          1. WCDMA系統上行容量損失均隨著ACIR值的增大而減小。

          2. 運營商間的距離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也很大。

          3. 為了保證系統容量損失小于5%,在小區半徑為577米時,共址時TD-SCDMA基站與WCDMA基站(WCDMA上行鏈路)的ACIR至少應為78dB;當基站的間隔距離為小區半徑時,所需的ACIR至少應為60dB以上;當基站的間隔距離為小區半徑的一半時,所需的ACIR也至少應為60dB以上。

          4. 當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為3.5 MHz,此時TD-SCDMA移動臺與WCDMA基站之間的ACIR值為45dB,可見TD-SCDMA與WCDMA兩系統在基站間隔為0、R/2和R時,TD-SCDMA基站會對WCDMA基站的接收造成干擾。為了避免干擾,在基站間隔為R時,需要34dB的額外隔離,或適當增加保護帶寬。

        2.2.3.1.2 系統容量與ACIR及小區半徑

          圖15~圖17 也顯示了小區半徑不同時的仿真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

          1. 當兩系統共基站時,半徑為3000米時的容量損失比半徑為577米的容量損失大;當兩系統基站間隔為R和R/2時,半徑為3000米時的容量損失比半徑為577米的容量損失小;而當兩系統基站間隔為R和R/2,半徑為1000米時的容量損失要大,這主要由于基站的發射功率變大所致。

          2. 當兩系統共基站時,在小區半徑為3000米時, TD-SCDMA基站與WCDMA基站(WCDMA上行鏈路)的ACIR至少應為90dB左右;當兩系統基站間隔為R和R/2時,TD-SCDMA基站與WCDMA基站(WCDMA上行鏈路)的ACIR至少應為70dB左右。

        2.2.3.1.3 小結

          以上分析了TD-SCDMA在全向天線時,TD-SCDMA基站對WCDMA基站的影響。當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為3.5 MHz,TD-SCDMA基站與WCDMA基站之間的ACIR值為45dB,而在小區半徑為577米時,共址時TD-SCDMA基站與WCDMA基站(WCDMA上行鏈路)的ACIR至少應為78dB,需附加衰減33dB;在3000米時ACIR至少應為90dB。當兩系統基站間隔為R和R/2時,TD-SCDMA基站與WCDMA基站(WCDMA上行鏈路)的ACIR至少應為70dB左右。

        3.2.3.2 智能天線時TD-SCDMA基站對WCDMA基站的影響

        3.2.3.2.1 系統容量與ACIR及系統間基站間隔距離

          在仿真TD-SCDMA基站對WCDMA基站的干擾時,不考慮WCDMA對TD-SCDMA系統的干擾。仿真環境為Macro環境,小區半徑均為577m的全向小區,對于運營商間的距離共仿真了三種情況:運營商間距離為0、288.5m(小區半徑/2)、577m(小區半徑)。TD-SCDMA系統基站(下行鏈路)的用戶數為單TD-SCDMA系統在95%的用戶滿意度時能夠支持的用戶數。干擾仿真結果見圖18。



          1. WCDMA系統上行容量損失均隨著ACIR值的增大而減小。

          2. 運營商間的距離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也很大。當運營商間的距離為10米即共基站時,上行的容量損失最大,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大;而運營商間的距離為577m(小區半徑)時運營商間的干擾最小,上下行容量損失也最小。

          3. 為了保證WCDMA上行容量損失小于5%,在小區半徑為577米時,共站時的ACIR至少應為89dB;基站間隔距離為R和R/2時,ACIR至少應為74dB。

          4. 當TD-SCDMA與WCDMA鄰道工作時,WCDMA與TD-SCDMA的載波間隔為3.5 MHz,TD-SCDMA基站與WCDMA基站之間的ACIR值為45 dB,而在小區半徑為577米時,共站時的ACIR至少應為89 dB,尚需44dB的額外衰減;基站間隔距離為R和R/2時,ACIR至少應為74dB,尚需29dB的額外衰減。

        2.2.3.2.2 系統容量與ACIR及小區半徑

          上面的結果顯示了在小區半徑為577米,兩系統基站間隔距離分別為0、R/2和R時,WCDMA的容量在受到TD-SCDMA基站干擾時隨ACIR的變化情況。下面的仿真結果顯示了在小區半徑為3000米時WCDMA的容量在受到TD-SCDMA基站干擾時隨ACIR的變化情況,見圖19。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運營商間的距離為10米即共基站時,小區半徑越大,WCDMA的容量損失越大;為了保證WCDMA上行容量損失小于5%,共站時的ACIR至少應為89dB。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镇原县| 黄陵县| 通许县| 卫辉市| 庆安县| 马尔康县| 西林县| 西乌珠穆沁旗| 留坝县| 东乡| 宜丰县| 慈利县| 克拉玛依市| 汉川市| 镇坪县| 昌都县| 大渡口区| 彭水| 潼关县| 肇庆市| 连云港市| 黄浦区| 嘉峪关市| 渝中区| 南靖县| 海伦市| 蓬安县| 永康市| 东兰县| 元朗区| 东乡县| 晴隆县| 卓资县| 叙永县| 拜城县| 体育| 平定县| 杭州市| 偃师市|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