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設計應用 >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在規模化奶牛場的應用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在規模化奶牛場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0-05-14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1034.htm

        1.4 跟蹤溯源防控疫病利用的唯一性,管理者可以對奶牛場中每頭奶牛的流動過程進行密切跟蹤監控,一旦發現傳染性疫病,可迅速發現源頭并及時隔離相應個體和接觸群體,減少疫病擴大的可能。同時利用該系統的網絡平臺,可以在第一時問為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科研部門提供及時、準確、詳細的參考資料。該系統同時也可以作為政府政策性補貼,奶牛保險業務等工作的跟蹤鑒定依據。

        2、在奶牛場應用中暴露的問題

        2.1 奶牛電子標識的成本居高不下價格是影響大規模應用的個重要因素,RFID的價格特別是其電子標簽的價格,決定了RFID在中能否普遍應用。

        2.1.1 RFID配套設備的價格昂貴其先進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安裝配置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這成為其普及的個障礙。

        2.1.2 標簽價格較高很難做到每頭奶牛都有RFID標簽,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RFID業界普遍有“5美分標簽”之說,認為在RFII)標簽的單價降到5美分之前,不可能存許多領域特別是日用消費品領域獲得普及,“5美分標簽”是RFID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2.2 識別系統的環境要求相對嚴格目前,國外一些畜牧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如歐盟、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在這方面已有較多的研究,將中低頻段應用于奶牛的識別系統中,識讀距離達1m左右。但是這樣的識讀距離對于大規模隨意活動的牛體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更遠的距離才能達到實時、準確的監測奶牛的目的;另外多目標識別中的沖突問題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國內在乳牛場實時監控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應用無線射頻技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奶牛系統,但在識讀距離方面還沒有達到大規模奶牛養殖場的需要。因此,遠距離識讀對實現奶牛的可溯源性及可控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3 無線射頻系統對操作者的要求較高RFID系統以計算機為平臺T具發揮作用,這就要求使用者能夠熟練的完成計算機操作,管理軟件的應用和開發,電子芯片和管理系統間鏈接安裝等T作。但我國的奶牛養殖管理行業,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相對較低,大規模奶牛養殖場的現代化程度不高,所以使用者的操作水平也成為制約系統發揮功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3結語

        我國是一個畜產品的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但非畜牧業強國,將無線射頻技術應用在奶牛產業上還處于嘗試摸索階段,以該技術為基礎的牲畜自動化精密喂養技術、疫病診斷和控制系統以及性能測定系統等管理系統尚未在畜牧業生產中得到較廣泛的運用。中國加入WTO后,面臨著與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接軌的問題,電子標識技術在畜牧業中的應用也在其列。發展以RFID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精細養殖既是體現和實現我國畜牧業規范化、標準化和現代化的需要,也是縮短與其他國家之間差距的必然要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斗六市| 象山县| 镇平县| 磴口县| 巴彦县| 扶绥县| 宕昌县| 商都县| 亳州市| 巴塘县| 遵义市| 顺平县| 特克斯县| 伊春市| 宜兴市| 永川市| 西盟| 禄丰县| 咸宁市| 淮南市| 南投市| 拉孜县| 大新县| 海林市| 绵竹市| 静安区| 普安县| 苍山县| 武功县| 开封市| 三原县| 密云县| 株洲县| 三都| 东乡| 阜平县| 晋州市| 东丰县| 阿拉善左旗|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