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設計應用 > MIMO信道中隱藏的秘密

        MIMO信道中隱藏的秘密

        作者: 時間:2013-12-09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59628.htm

        怪哉,怪哉,我們使用了兩根發送天線,效果居然和單天線系統相當,這太令人失望了。那好,我們在接收端也使用2根天線,組成2x2的系統, 別忘了,2x2的系統擁有的分集增益可是4。現在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依然考慮上述傳播環境,奇怪的事情再次發生,4條傳播路徑糾纏在一起,幾乎 無法區分。同樣,若這個傳播方向上的衰落很嚴重的話,4條傳播路徑將無一幸免。2x2的系統也退化成了SISO系統!

        不可思議,連武功高強的MIMO系統也敗下陣來,這就好比被人連點了“檀中”、“百會”、“命門”三大要穴的武林高手,縱有千般本領,也施展不出。 難道MIMO系統的一世英名終將毀在“衰落相關性”手上?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小小的“衰落相關性”不至于成為MIMO技術的絆腳石,待我們仔細分 析分析它的特性,定能找到破解之法。

        現在困擾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傳播路徑糾纏在一起,若能分離出各條路徑,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回到2x2的MIMO系統上,靈感來了,如果我們 加大天線間的距離,不就能區別出傳播路徑了么?沿著這個思路,我們首先拉大兩個發送天線的間距。現在,盡管路徑1和2,3和4之間還無法區分,但兩天線間 的路徑已經明顯分離了,換言之,我們恢復出了兩個分集增益,成功了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再拉大接收天線間的距離,現在,4條路徑都清晰可辨,MIMO系統 獲得了重生!

        猶抱琵琶半遮面--MIMO中隱藏的秘密通過加大天線間間距來恢復分集增益的做法,看似有效,實則有些“簡單粗暴”。試想,若我們的手機將來裝 配了多天線,為了保證MIMO系統的性能,難道讓手機頂著牛角一樣分叉的天線么?那么除了增大天線間距離的辦法,還有沒有別的思路呢?我們再看下面的傳播 環境:發送端到接收端的傳播距離依然很遠,且天線間保持小間距,不同的是,這次在周圍有很多反射體存在。本來天線小間距的分集特性就不好,現在又有反射體 來搗亂,形式不容樂觀。但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令我們頭疼的反射體,這一次卻陰差陽錯的幫了我們的大忙。正是由于它們的存在,清晰的分離出了4條傳 播路徑,居然讓小天線間距的2x2MIMO系統同樣獲得了4個分集增益。看來“真氣所至,草木皆為利刃”。無線通信中,如何發現并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實 現“變廢為寶”,實乃一大學問。

        我們來分析一下剛才的例子。雖然天線間間距很小,但大量反射體的存在實際上打亂了信號的傳播路徑,讓信號從“不同”的角度到達接收端,間接的實現了 路徑分離的效果。所以總結以上發現,我們找到了破解“衰落相關性”的秘籍,那就是:增大天線間距,或者差異化信號的 (DoD,DirectionofDeparture),(DoA,DirectionofArrival)。

        現實中MIMO通信網絡的部署也能從上述分析中得到啟示:在一個典型的小區蜂窩網中,基站往往架設在較高的地方,四面開闊,極少有反射體和遮擋物, 所以基站的發射信號角度范圍相對集中,為了保證MIMO系統享有較好的性能,通常在基站側要拉大天線間的間距(至少為5到10倍波長);而在用戶側情況就 不同了。我們周圍充斥著大量的建筑,墻體,用戶本身就處在天然的,豐富的反射體包圍中,所以用戶設備一般不需要太大的天線間距就可以滿足性能的需求了(一 般為波長的0.5倍到1倍),現在你不用擔心將來的手機長著像牛角一樣分叉的天線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贵阳市| 丹阳市| 平山县| 简阳市| 特克斯县| 吉安县| 砀山县| 望谟县| 长沙县| 东方市| 瑞昌市| 乌兰浩特市| 金山区| 静乐县| 沐川县| 漳浦县| 农安县| 吉隆县| 郎溪县| 米泉市| 齐齐哈尔市| 黄骅市| 临清市| 阿克苏市| 古田县| 屯昌县| 宁夏| 玛曲县| 吴江市| 永和县| 方山县| 寿阳县| 元氏县| 固安县| 屯门区| 德钦县| 海南省| 望城县| 青田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