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電磁環境預測系統設計與實現
當計算區域選擇在二維坐標系中時,引入時諧矢量場Ψ ,其表達式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59514.htm
則得到了二維坐標系情況下的標準拋物型方程(SPE)表達式。
場強的大小或分布取決于在傳播路徑上的損耗情況。求解SPE解時可將場量進行分解,分解后的結果為兩個不同因子的乘積。因此,傳播損耗在數值上等于傳播空間的傳播損耗(稱為損耗因子)與電磁波發射天線的空間發散損耗(稱為傳播因子)之和。
傳播空間的傳播損耗不僅與電磁波的波長或頻率有關,還與傳播距離的大小有關,單位為dBW,其表達式如下:
電磁波發散損耗的大小,等于參考點處電場值與自由空間中全向天線在同一點處電場值的比值,根據本文中u 的表達式,則發散損耗為:
式中:d 為參考點與天線之間的水平距離,單位為km;λ 為波長,單位為m.
在傳輸平面內,總的傳播損耗等于傳播因子和損耗因子對電磁波場量的疊加,從而基于SPE的傳播模型其總的傳播損耗為:
其中電磁波頻率的單位為MHz.利用PE方程確定了無線電磁波的傳播損耗,即可計算接收點的接收功率,確定該點的電磁環境。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構建典型場景下的電磁環境預測系統。復雜電磁環境預測系統由四個模塊組成,即參數輸入模塊,圖形顯示模塊,操作模塊和結果顯示模塊。其中,參數輸入模塊包括典型戰場場景選擇,輻射源及接收點參數設置,地圖加載等。復雜電磁環境預測系統演示總界面如圖5所示。
場景分為三種,如圖6所示。操作模塊包括輻射源放置,場強預測,圖形繪制,模型選擇,可以根據戰場 環境特點,選擇相應模型進行圖形繪制與分析。以海戰場為例進行復雜電磁環境預測,并給出分析結果。輻射源放置如圖7所示,仿真參數設置如下:輻射源頻率1 500 MHz,發射功率46 dBm,發射增益16 dB,接收增益為0 dB,系統損耗為3 dB,發射天線高度為30 m,接收天線高度為1.5 m,收發天線距離為15 km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