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圍觀嫦娥3號的四顆美國探測器
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報道,12月14日,中國的嫦娥三號著陸器成功登陸月球虹灣附近區域并釋放出“玉兔”號月球漫游車。美國宇航局將此事件視作開展針對月球稀薄大氣研究工作的絕好契機,并用目前在月球軌道上的4顆衛星對嫦娥3號著陸期間產生的塵埃進行探測。
先來了解中國登月發展和嫦娥三號的技術。
2013年12月14日21點12分,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將會攜玉兔號降落月球。如果成功,這將是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中國人的奔月的愿望終于圓夢。在這個喜慶的時刻,讓我們來搶先看看中國獨立設計的月球車“玉兔號”有哪些先進的技術。
在9月25日啟動的中國首輛月球車征名儀式中,“玉兔號”在53091個名稱中脫穎而出,攜帶著全球華人的美好希望,執行這次偉大任務。
中國登月如何發展到現在的?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于當年11月5日進入繞月軌道。起初嫦娥一號的設計壽命為1年,但是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到了2009年3月1號。在完成了建立精確和高分辨率的完整立體月面圖這一使命之后,它在地面人員的控制下,撞向了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長眠于月球。
嫦娥二號的主要工作是用作實驗、驗證部分新技術核心裝備,降低往后工程的風險,深化月球科學探測。它于2012年10月1日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在工作26個月之后,它開始執行了一項新使命——飛往深空,探索宇宙。截至2013年11月26日,它已經距地球超過6000萬公里,希望它能成功完成任務。
嫦娥三號是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它的任務就是嫦娥三期工程中“繞”、“落”、“回”中的第二階段:“落”。嫦娥三號由兩部分組成: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并創造了幾個“第一”,屆時它攜帶“玉兔號”月球車,執行中國首次月面軟著陸的任務。
這只方方的“玉兔”設計壽命是90天,它主要由移動、導航控制、電源、熱控、結構與機構、綜合電子、測控數傳、有效載荷8個分系統組成。
移動分系統:采用輪式、搖臂懸架方案,具備前進、后退、原地轉向、行進間轉向、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導航控制分系統:攜帶有相機及大量傳感器,在得知周圍環境、自身姿態、位置等信息后,可通過地面或車內裝置,確定速度、規劃路徑、緊急避障、控制運動、監測安全;電源分系統:由兩個太陽電池陣、一組鋰離子電池組、休眠喚醒模塊、電源控制器組成,利用太陽能為車上儀器和設備提供電源。
熱控分系統:利用導熱流體回路、隔熱組件、散熱面設計、電加熱器、同位素熱源,可使月球車工作時艙內溫度控制在+55℃~-20℃之間;結構與機構分系統:由結構和太陽翼機械部分、桅桿、機械臂構成,主要為各種儀器、設備、有效載荷提供工作平臺;綜合電子分系統:將中心計算機、驅動模塊、處理模塊等集中一體化,采用實時操作系統,實現遙測遙控、數據管理、導航控制、移動與機構的驅動控制等功能;測控數傳分系統:保證月球車與地球38.4萬公里的通信以及與著陸器之間的通信;有效載荷分系統:月球車配備的科學探測儀器,包括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測月雷達、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