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光伏二次雙反初裁結果出爐
美國商務部3日宣布初裁結果,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補貼行為。面對美國的第二輪“雙反”,業內人士認為,以前國內企業采取繞道規避美國“雙反”的方式幾乎行不通了,今后海外建廠或是大勢所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56307.htm事實上,美國商務部曾于2012年裁定對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今年1月23日,美國商務部又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此次,初裁認定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谘a貼幅度的初裁結果,美國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產品征收相應的保證金。
針對美國此次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調查初裁,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4日就此表示,美方對中國產品進行限制的做法,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保護色彩十分明顯,勢必使中美光伏貿易糾紛再度升級。
“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國出口份額約10%,雖然和之前已經平息的歐盟市場相比占比較低,但接二連三的爭端已經讓國內光伏企業元氣大傷。”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瞿曉鏵說。
據悉,根據美方程序,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分別于8月和10月對上述調查作出終裁。如果兩家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商務部將要求美國海關對相關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鑒于此前我國與歐盟通過價格承諾的方式達成和解,業界也曾寄希望與美國簽訂價格協議,但在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看來,美國跟歐洲的出發點差太多,美國不是為“雙反”而反,很難談下來。
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認為:“價格承諾是我們提出來的,估計很難,看得出來美國很強硬。美國這次反補貼一項就裁定這么高的稅率,再加上反傾銷稅,比上次兇猛多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