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回程網絡的測試生命周期
在無線網絡技術領域,移動回程服務用于從基站收發臺 (BTS) 向基站控制器 (BSC) 傳輸語音和數據流。租用線路基礎架構的費用占典型服務提供商運營開支的很大一部分。采用新的無線技術(3G)后,網絡不但支持語音還支持數據服務。
每一代新技術(如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SPDA)都會帶來新的能力,但需要更高的帶寬,空中接口和無線接入網(RAN)的情況均是這樣,無線接入網有時也被稱為回程網絡。因此,每一代新服務尤其是新的數據服務都會涉及額外的回程開支。盡管用于購置資本設備和頻譜許可證的支出是一次性費用或固定成本,但RAN中正在發生的回程開支卻完全不同,這種費用是連續的并且會不斷增加。
回程網絡架構
如上所述,移動回程網絡將BTS與BSC連接到一起。2G、2.5G、3G 或 4G和不同地區的回程架構會有所不同。在亞洲,光纖是首選介質。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聯通前GSM網絡)以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前CDMA網絡)擁有大約50萬個基站,其中大部分都采用光纖。盡管以太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連接中,但仍然遠遠落后于準同步數字體系(PDH)。一方面是因為BTS不提供本地以太網連接,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無線服務提供商不“相信”以太網能夠滿足與移動用戶的服務等級協議(SLA)的要求,并且認為從 QoS角度考慮,以太網不是可靠的解決方案??梢哉f,無線回程領域的測試和測量市場是充滿活力和健康發展的。
移動回程網絡剖析
傳統上,移動回程網絡已經使用基于TDM的專線或微波鏈路與基站相連。隨著用于移動回程服務的運營商級以太網的出現,已經建立了新的網絡架構來提供現在和將來的回程網絡。圖1和圖2顯示了每種網絡架構。
圖1所示第二種網絡架構為分流接入網絡。這種網絡非常類似于傳統的分流接入網絡方案。唯一的區別是,RAN BTS具有PDH和可以直接連接到MEN的UNI的本地以太網接口。這種方案的主要優點是,傳統TDM網絡不僅提供用于遞送語音服務的基礎架構,而且還提供基站迫切需要的同步性。
圖2描繪了另一種移動回程方案。在傳統回程網絡中,高優先級的語音和低優先級的數據流都封裝在城域以太網網絡中。通用交互功能(GIWF)會處理封裝功能,并為基站恢復時鐘信息。最后一種方案是全以太網網絡。在這種方案中,所有RAN節點均配備本地以太網接口,并且所有信息流都通過整個城域以太網網絡上的以太網服務進行傳輸。我們還遠遠沒有實現這種方案。
移動回程服務的安裝、試運行和開通
只有在移動回程服務提供商開通新的回程服務后,才能完全接入他們向客戶提供的服務。隨著移動回程服務的競爭日益激烈,安裝、試運行和開通過程中進行的測試可以確保所提供的服務質量。
便攜式測試設備可以生成測試結果報告并顯示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滿足客戶合同中規定的SLA。這些測試還可以用作將來參考的基準(即“出生證明”)。按照SLA的規定,需要滿足一些性能標準:網絡可用性和平均修復時間(MTTR)易于驗證,但性能標準較難證明。只憑一個ping測試無法對重要參數(如性能有效性、傳輸延遲與延遲變化、鏈路突發性與服務完整性)進行證明。表1給出了不同SLA的例子。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測試儀器來測量RFC 2544和3393中定義的性能標準。
如上所述,可使用多項技術來提供移動回程服務。從測試和測量的角度來看,可通過基于TDM(2Mbit/s)的接口或基于以太網的接口來接入這些服務。用于服務開通和基站維護的測試有:BERT(可用性)、環回延遲(提供不同的傳輸延遲)、服務中斷測量和網絡監控。
誤碼率測試(BERT)是進行線路質量鑒定的最通用測試。通常服務等級協議(SLA)要求的誤碼率是10-9~10-6。誤碼率附帶的其他參數完全可用(至少為99.99%)并且無差錯秒(至少 99.999%)。需要在一個月時間內對這兩個測量進行編譯。
在比特發送和接收過程中對環回延遲進行測量。在無線回程過程中,測量時間是從基站到基站控制器(BSC)再返回原基站的環回時間。該值在各個無線提供商的系統中有所不同,通常可接受的值小于16ms。
另一需要測試的參數是服務中斷。由于2Mbit/s線路通常由SDH基礎架構提供,以及基站連接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進行服務中斷測試。
以太網測試要求
在以太網環境中,當發生錯誤時幀會被丟棄,因此相對于BER測試,幀丟失測量更為重要。從安裝角度看,需要進行以下測試:吞吐量及延遲的RFC2544測試;幀丟失測量(包括無序幀檢測);數據包抖動;服務中斷測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