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TDD-LTE測試介紹及R&S解決方案

        TDD-LTE測試介紹及R&S解決方案

        作者: 時間:2012-10-22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目前,在3G之后,各種通信技術將如何演進是業(yè)界非常關注的一個焦點,特別是對于TD-SCDMA來說,能否實現(xiàn)向下一代通信技術的平滑演進,決定了TD究竟具有多長時間的生命力,以及我國的自主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究竟能走多遠。2007年11月,3GPPRAN151會議通過了27家公司聯(lián)署的LTETDD融合幀結構的建議,統(tǒng)一了LTE TDD的兩種幀結構。融合后的LTE TDD幀結構是以TD-SCDMA的幀結構為基礎的,這就為TD-SCDMA成功演進到LTE乃至4G標準奠定了基礎。

        技術特點

        LTE系統(tǒng)支持FDD和TDD兩種雙工方式。在這兩種雙工方式下,系統(tǒng)的大部分設計,尤其是高層協(xié)議方面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在系統(tǒng)底層設計,尤其是物理層的設計上,由于FDD和TDD兩種雙工方式在物理特性上所固有的不同,LTE系統(tǒng)為TDD的工作方式進行了一系列專門的設計,這些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參考和繼承了TD-SCDMA的設計思想,下面我們對這些設計進行簡要的描述與討論。

        無線幀結構

        因為TDD采用時間來區(qū)分上、下行,資源在時間上是不連續(xù)的,需要保護時間間隔來避免上下行之間的收發(fā)干擾,所以LTE分別為FDD和TDD設計了各自的幀結構,即Type1和Type2,其中Type1用于FDD,而Type2用于TDD。

        在FDD Type1中,10ms的無線幀分為10個長度為1ms的子幀,每個子幀由兩個長度為0.5ms的slot組成。 在TDD Type2中,10ms的無線幀由兩個長度為5ms的半幀組成,每個半幀由5個長度為1ms的子幀組成,其中有4個普通的子幀和1個特殊子幀。普通子幀由兩個0.5ms的slot組成,特殊子幀由3個特殊時隙(UpPTS,GP和DwPTS)組成。

        newmaker.com

        在LTE中TDD與FDD幀結構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在TDDType2幀結構中存在1ms的特殊子幀,該子幀由三個特殊時隙組成:DwPTS,GP和UpPTS,其含義和功能與TD-SCDMA系統(tǒng)相類似,其中DwPTS始終用于下行發(fā)送,UpPTS始終用于上行發(fā)送,而GP作為TDD中下行至上行轉換的保護時間間隔。,三個特殊時隙的總長度固定為1ms,而其各自的長度可以根據(jù)網(wǎng)絡的實際需要進行配置。

        上下行的時間分配

        TDD另外一個顯著區(qū)別于FDD的物理特征是,F(xiàn)DD依靠頻率區(qū)分上下行,因此其單方向的資源在時間上是連續(xù)的;而TDD依靠時間來區(qū)分上下行,所以其單方向的資源在時間上是不連續(xù)的,時間資源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了分配。

        下圖是LTE TDD中支持的7種不同的上、下行時間配比,從將大部分資源分配給下行的“9:1”到上行占用資源較多的“2:3”,在實際使用時,網(wǎng)絡可以根據(jù)業(yè)務量的特性靈活的選擇配置。這樣,在資源組成上TDD與FDD所固有的不同,成為了LTE中另一部分為TDD所進行的專門設計的原因。這一部分設計主要包括“物理層HARQ的相關機制”,以及“采用頻分的信道”。

        允許同一時間上存在多個信道(頻分)是TDD上下行時分的結構形成的又一設計結果。在LTEFDD的設計中,同一時刻只允許一個信道的存在,即僅在時間域上改變隨機接入信道的數(shù)量。而在TDD中,時間資源已經(jīng)在上下行進行了分配,同時由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的存在,可能存在上行子幀數(shù)目很少的情況(如DL:UL=9:1),因此在TDD中需要支持頻分的隨機接入信道,即在同一時間位置上采用不同頻率的區(qū)分提供多個隨機接入信道,以為系統(tǒng)提供足夠的隨機接入的容量。

        在FDD的情況下,上、下行的資源在單方向上都是連續(xù)的,而且子幀數(shù)目相等。因此,以下行為例,在進行物理層的HARQ時,下行數(shù)據(jù)與上行的ACK/NAK之間可以建立一對一的對應關系。與此不同的是,在TDD的情況下,單方向的資源不是連續(xù)的,因此可能無法獲得對應的時間上的資源。另外,上下行配比的設置可能使得上下行的子幀數(shù)目不相等,因此無法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所以這些都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在LTETDD,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引入了MultipleACK/NAK的概念,即使用一個ACK/NAK完成對前續(xù)若干個下行數(shù)據(jù)的反饋,這樣就解決了上下行時隙不對稱帶來的反饋問題。在另一個方面,同時還減小了數(shù)據(jù)的傳輸時延,數(shù)據(jù)無需再等待到下一個上行時隙以進行反饋了。當然,該方案可能引起的不必要的過多重傳也需要引起注意。

        newmaker.com

        同步信道


        同步信道是另一項體現(xiàn)不同雙工方式的設計。LTE中用于小區(qū)搜索的同步信道包括“主同步信號”和“輔同步信號”。在兩種幀結構中,同步信號具有不同的位置:在FDDType1中兩個同步信號連接在一起,位于子幀0和5的中間位置;而TDDType2中,輔同步信號位于子幀0的末尾,主同步信號位于特殊子幀,即DwPTS的第三個符號。在兩種幀結構中,同步信號在無線幀中的絕對位置不相同,更為重要的是,主、輔同步信號的相對位置不同:在FDD中兩個信號連接在一起,而在TDD中兩個信號之間有兩個符號的時間間隔。由于同步信號是終端進行小區(qū)搜索時最先檢測的信號,這樣不同的相對位置的設計使得終端在接入網(wǎng)絡的最開始階段就可以檢測出網(wǎng)絡的雙工方式,即FDD或者TDD。

        newmaker.com

        隨機接入前導

        隨機接入前導(Random Access preamble)的設計是LTE對TDD的另一項特殊設計。在LTE中,隨機接入序列采用如下圖所示的5種隨機接入序列格式。其中最后一種隨機接入序列格式是TDD所特有的,由于其長度明顯短于其它的4種格式,因此又稱為“短RACH”。采用短RACH的原因也是與TDD關于特殊時隙的設計相關的,如同圖中所描述的,短RACH在特殊時隙的最后部分(即UpPTS)進行發(fā)送,這樣利用這一部分的資源完成上行隨機接入的操作,避免占用正常子幀的資源。采用短RACH時,需要注意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其鏈路預算所能夠支持的覆蓋半徑,由于其長度要大大的小于其它格式的RACH序列,因此其鏈路預算相對較低,相應的適用于覆蓋半徑較小的場景(根據(jù)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不同,約700m~2km)。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阿拉善左旗| 武山县| 宁化县| 耿马| 青冈县| 贺兰县| 涡阳县| 佛教| 永吉县| 崇义县| 广安市| 大方县| 永宁县| 和静县| 伊吾县| 张掖市| 兰坪| 铜川市| 汉寿县| 利辛县| 沙河市| 岳池县| 禹州市| 临城县| 昆明市| 灵璧县| 青海省| 永修县| 长武县| 淮北市| 西林县| 宁河县| 旌德县| 泸定县| 萨迦县| 山东| 鹰潭市| 孟津县| 莒南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