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測繪發展趨勢與差距分析
2.計劃與市場并存,國家投入為主
很多國家的測繪工作是由國家履行規劃與管理的職能,并且以國家投入為主。如在美國國家測繪部的年度預算中,約有72%的經費來自政府財政撥款。在運行機制方面,多采 用國家統一管理下的企業化和市場化運作。基礎測繪一般由政府部門列計劃,實施統一管理,對項目采用招標投標的方式向企業招標,公司不論大小都可參與投標。美國甚至在預算報告中明確要求國家測繪部增加私營企業參與完成任務的份額。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地理信息方面的公司都很多。1990年美國的測繪公司總數達15000個,人數15萬人,平均每個公司人數不到10人,體現了企業規模的 小型化特征。奧地利的基礎測繪也是作為一項國家事業,主要由政府投入。測繪計劃的實施采取招投標方式按合同進行管理,政府以政策、標準、法規加以引導。馬來西亞在其“國家 地理信息戰略”中強調,為將政府的財政負擔轉移給私營企業,對國家土地信息系統的實施實行私有化。新西蘭于1996年將新西蘭測量與土地信息部改組為兩個機構:新西蘭土地信息局(國家級測繪機構)和國有商業公司。
3.促進地理信息的充分共享
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可以對外出售,在瑞典,航空象片都可以 對外銷售。美國建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的目的就是協調地理空間數據的獲取與訪問。對于聯邦政府機構采集的數字空間數據,大多數情況下無限制條件地以發布成本對外提供。加拿大的地球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分五個基本主題:鼓勵對地球空間數據的訪問,提供框架數 據基礎,協調空間數據標準,鼓勵數據共享,建立利于地球空間數據廣泛應用的政策環境。其核心就是要促進空間數據的廣泛共享與利用。在加拿大,其核心框架數據免費對外提供。匈牙利政府將國家航測計劃作為國家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鼓勵在環境保護、土地利用、資源管理等方面廣泛應用航測遙感數據。本于1995年成立地理信息系統聯席委員會,并由21個政府機構代表組成。全日本交通地理 信息庫光盤,每張2萬日元,一套六張或十二張,隨處可購,獲取十分方便。印度的城市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圖可以從市場上買到。印度尼西亞政府向所有支持政府需求的部門和一般大眾開放所有未分類數據。其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被列入國家“六五”計劃,目前正在制定地理信息系統工作法。我國在國家空間數據共享方面與國外有些不同,管理與協調能力較差,各種現有的空間信息資源利用率很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和技術手段,空間信息資源的大量閑置與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并存。但是這種現象正在逐步改善,特別是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免費提供各部委使用,向地理信息的共享邁出了可喜而重要的一步。
4.空間技術突飛猛進,數據獲取全面快捷
全球衛星定位方面,美國與俄羅斯有自己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歐洲和日本也正在建設區域性的衛星定位系統。美國GPS系統和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實現,建立了全球空間信息的定 位參考系統和框架。GPS接收技術發展也基本具備了標準化、小型化、多功能、全天候、高精度、快速捕捉、穩定性高、操作方便、人機界面直觀友好等特點。國際上多層次、多時相、多波段、多空間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對地觀測系統已經實用化,并逐步小型化、微型化。如美國、法國、日本、印度、巴西、以色列、意大利等國家均有自己的對地觀測衛星,種類包括氣象衛星、陸地衛星、海洋衛星、對地觀測小衛星等。商業衛星影像的最高分辨率已達到1米。我國除具有較底分辨率的氣象衛星之外,尚缺乏象美國、法國、印度等國那樣的空間遙感能力,也缺乏地面配套系統。對地觀測的信息源基本上依賴于幾個空間大國,從而使得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與更新能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從全社會信息化程度看,發達國家應用GPS和遙感技術的總體水平遠遠領先于我國。但從某一局部、某一具體的應用來看,我國的許多GPS應用系統無論從系統集成的難度上,軟硬件技術水平上,以及系統功能、規模、實用性、推廣前景等方面都可以與日、美的相應系統相媲美。我國利用航空航天影象開展國土資源(礦產、地質、森林、土地、水資源等)調查,環境動態監測,自然災害(蟲災、火災、水災、地質災害等)監測與評估,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與更新等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5.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與應用發展迅速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方面,國際上的基礎軟件已經形成了從桌面辦公、小型事務處理到多用戶 廣域大型事務聯機處理的系列產品。GIS與面向對象技術結合,實現了靜態、固定的系統結構到動態、可重組系統結構的轉移;GIS與Internet結合,完成了以系統為中心向以數據為 中心的使用方式的轉變。許多國家已經或即將推出用于國家及大型工程的大型GIS和WebGIS 。目前,國外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開發同時適應存儲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空間、屬性兩庫合一,提高數據的一體化操作能力;研究多維空間數據的組織和存儲技術,實現由平面空間數據處理到立體空間數據處理、單一時刻空間數據處理到時序空間數據處理的兩個轉變;研究開放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實現空間數據共享與互操作機制。
而我國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方面存在重理論研究、輕產品開發的傾向,除個別小型GIS軟件 接近國際同類軟件的水平外,尚未形成具有商品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成熟產品。在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方面,雖然地理信息系統建設遍地開花,已經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但還缺少應用模型的開發與實現,能成功地解決問題的例子不多,應用深度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