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奶UHT成品無損檢測新技術的應用
首先,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能夠減少以往開包檢測帶來的包裝材料和生產費用的巨大損失。
其次,無損檢測可以減輕檢測成本不斷增加的壓力,從而可以根據質量管理的客觀要求,提高品質控制環節中檢測樣品的采樣數量,進一步提高檢測樣本的代表性,進而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控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無損檢測的原理,無損檢測技術的生物學基礎,在于液奶UHT成品中,產生芽孢桿菌、放線菌、乳酸桿菌、乳酸鏈球菌、腸道產氣菌、假單胞桿菌等微生物污染時,均會伴隨有脂肪分解、蛋白凝固等反應發生和pH值的改變。
基于UHT成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上述產品表現,傳統的檢測方法是采用濕化學方法,開包檢測pH值的改變。新一代無損檢測技術則無需開包,采用計算機慣性動能識別系統,直接檢測UHT成品中脂肪分解、蛋白凝固等物理性狀的改變程度。
這種物理性狀的改變,可在計算機慣性動能系統中表現為慣動衰減比和衰減周期的變化。只要計算機慣性動能系統能夠達到足夠高的重復性,例如0.3%,即可以將UHT成品中脂肪分解、蛋白凝固程度超過設定值0.3%的超限樣品檢測出來。
無損檢測的樣本基礎1.微生物污染樣品的統計分析:對超過10萬包的250m1利樂磚純奶檢測樣本進行的統計表明,微生物污染的產品表現,大體可分為酸包、凝固型酸包以及漲包3種類型。漲包通過目測可以直接檢出;漲包和凝固型酸包在計算機慣性動能系統中的檢出準確率可達到99%以上;因此,統計分析的重點是酸包。
酸包可分為微酸(pH在6.0—6.5之間)和嚴重酸包(pH在5.0—6.0之間)2種。根據酪蛋白的性質,pH的輕微下降通常導致黏度有微小的下降,劇烈的pH下降則會導致再度升高。所以,微酸包在無損檢測中會導致50%左右的誤差;嚴重酸包的檢出準確率,則可達到90%以上。
具體到微生物污染樣品的構成,統計表明,包裝材料造成的壞包,占壞包總量的15.1%,出現單純酸包的概率為8%,其中出現微酸包的概率為81%,出現嚴重酸包的概率為19%,無損檢測誤判的概率約為4.3%。接頭造成壞包,占壞包總量的14.2%,單純酸包誤判的概率為2.4%。P條造成壞包,占壞包總量的11.3%,單純酸包的誤判概率為2.0%。暫停和停機造成壞包,占壞包總量的9.4%,單純酸包的誤判概率為2.89%。隨機造成壞包,占壞包總量的16%,酸包或凝固性酸包誤判的概率為1.7%。開機和暫開造成壞包,占壞包總量的34%,由于存在大量單純酸包,建議仍然開包檢測。這樣,開機和暫開造成的開包檢測,和對其他樣品進行無損檢測的誤判率約為1.83%。
2.無損檢測的誤差分析無損檢測的誤差可分為將好包判壞和將壞包判好2種情況。將好包判壞的概率主要取決于檢測的設定值,根據標定的理論公式,將好包判壞的概率一般為0.3%。
將壞包判好的概率主要取決于無損檢測系統的重復性、檢測方法的合理性和樣品特性。如對于利樂磚250m1純奶樣品的統計表明,在檢測系統的重復性足夠高、檢測方法合理的條件下,隨機樣中將壞包判好的概率約為1%,目的樣(開機樣、暫開樣除外)的概率約為2%,質量追查樣的概率約為0.1%。
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效果目前,液奶UHT成品的無損檢測技術已經在我國乳品行業得到初步應用。通過對伊利、光明、蒙牛、雀巢等乳品企業超過100萬包檢測樣品的數據統計表明,我國無損檢測系統的技術指標系統功能和性能價格比,均能夠滿足我國乳品企業提高UHT成品的質量控制水平要求。
無損檢測技術在我國乳品行業的推廣應用,將有助于促進企業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水平和競爭優勢,并將提升乳品行業在資源利用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整體技術含量,使我國乳品工業保持穩定增長具備可靠的科學技術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