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紅外光譜的基本理論

        紅外光譜的基本理論

        作者: 時間:2014-03-01 來源:網絡 收藏
        基本理論

          當一束紅外光照射在礦物上時,礦物就要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時將吸收的能量轉變為分子振動能和分子轉動能。

          分子振動光譜:分子比分子轉動能級大,當分子躍遷時伴隨有分子轉動能級躍遷。

          分子轉動光譜:出現在遠紅外區,它能給出分子的轉動慣量、核間距離、分子的對稱性。

          在近紅外、中紅外區光子激發分子的同時,也激發分子轉動能級,但不能激發電子能級躍遷。

          當一束紅外光照射在礦物上時,一種可能為礦物內部分子運動全部吸收,不再從礦物內部射出,另一種可能為紅外光束強度大,部分能量被分子能級躍遷吸收,還有部分能量透過礦物。

          有關的名詞解釋:

          波長―二個相鄰波峰(波谷)之間距離, 波長單位:微米(μ)。

          波數―單位長度波振動次數(波長倒數cm-1),波數單位:厘米-1(cm-1)。

          頻率―每秒鐘內振動次數(單位時間通過固定點波數)。

          透射比―入射礦物光強度(I0),透過礦物光強度(I),I / I0。

          透過率―I / I0×100。

          紅外吸收光譜圖―不同頻率的輻射于礦物上,導致不同透射比,以縱座標為透過率,橫座標為頻率,形成礦物變化曲線,則稱該礦物紅外吸收光譜圖。

          近紅外―波長范圍:0.78―2.5μ,波數:12820―4000cm-1。

          中紅外―波長范圍:2.5―50μ,波數:4000―200cm-1。

        遠紅外―波長范圍:50―1000μ,波數:200―10cm-1。

          單位變換:(μ微米、μm毫微米、?埃、cm厘米)

          1μ=1000nm=10000?=10-4cm

          1?=10-1nm=10-4μ=10-8cm

          1cm=104μ=107nm=108 ?

          1μm=10-7cm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登封市| 灵武市| 讷河市| 陵川县| 盐池县| 定边县| 汶上县| 玉屏| 建湖县| 卫辉市| 临桂县| 晋州市| 含山县| 吉隆县| 额敏县| 文安县| 义乌市| 富阳市| 龙胜| 乌鲁木齐县| 枣阳市| 南康市| 通化县| 沛县| 贵南县| 曲松县| 安达市| 景泰县| 湘潭县| 靖安县| 澎湖县| 肇庆市| 乌鲁木齐县| 阿克陶县| 远安县| 祁连县| 四子王旗| 汝南县| 浪卡子县| 乌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