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運營商互聯網IPv6網絡技術演進探討

        運營商互聯網IPv6網絡技術演進探討

        作者: 時間:2010-05-18 來源:網絡 收藏

        3.1 引入期

        引入期內主要完成骨干網雙棧升級改造,為城域網向IPv6演進奠定基礎。在城域開展隧道、雙棧、NAT等關鍵技術的商用實驗。引入期主要解決地址不足帶來的壓力,在部分區域內部署IPv6或雙棧終端,開展IPv6實驗,對IPv6的技術成熟度和部署模式進行探索。

        引入期寬帶互聯網訪問的模型如圖3所示。引入期主要部署內容包括:在骨干網引入雙棧;在城域網部分區域內設置雙棧BRAS、CGN,并對該區域內接入網進行改造使之支持IPv6;在城域網內部署雙棧BRAS的多個區域之間開啟隧道,實現城域內IPv6分組的透傳;逐步在自由平臺中引入雙棧。

        圖3 寬帶互聯網引入期訪問模型

        引入期中大部分平臺、終端仍然采用IPv4協議棧,城域網僅采用IPv4協議棧、骨干網采用雙棧。僅在部分區域內部署雙棧BRAS和CGN設備,并在該區域內部署IPv6或雙棧終端。

        IPv4系統或終端互訪時,過程仍然與純IPv4網絡沒有差別。

        IPv6終端或系統的互訪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實現:方式一,在雙棧BRAS處建立從源端到目的端的隧道,可以采用6to4、GRE、手工隧道、ISATAP等方式將IPv6分組封裝在隧道中傳送;方式二,在雙棧BRAS處建立從城域網至骨干網的隧道,在骨干網邊緣將IPv6分組解出,在骨干網中采用IPv6路由方式傳送分組,在進入目的地城域網時再次建立1條從骨干網邊緣至目的地雙棧BRAS之間隧道。

        IPv4與IPv6系統或終端互訪時,首先在IPv6終端/系統所在區域的BRAS處通過CNG設備進行地址轉換,轉換之后再以IPv4方式互訪。

        3.2 過渡期

        過渡期在引入期基礎上進一步擴大IPv6部署范圍。過渡期著重推進城域網內IPv6的演進,在前期自有業務平臺部署IPv6基礎上推進其他業務平臺的雙棧部署,同時進一步推動終端上IPv6和雙棧的部署。

        過渡期寬帶互聯網訪問的模型如圖4所示。過渡期的主要部署內容包括:對城域網進行雙棧升級;在前期少量BRAS升級基礎上,對所有BRAS進行雙棧升級,并建立BRAS與CNG之間的隧道;部分終端開始部署雙棧或純IPv6協議;自有平臺進一步推進雙棧升級,并在其他業務平臺上引入雙棧。

        圖4 寬帶互聯網過渡期訪問模型

        過渡期進一步推進IPv6在城域網和終端、平臺的部署。過渡期完成在城域網的IPv6部署,并進一步向終端和平臺深化IPv6部署。

        IPv4系統或終端互訪時,過程仍然與純IPv4網絡沒有差別。

        IPv6終端或系統的互訪時,由于已經完成了骨干網、城域網、接入網的升級改造,因此也可以直接互訪與IPv4互訪沒有差別。

        IPv4與IPv6系統或終端互訪時,首先IPv6終端/系統通過所在區域BRAS與CNG之間的隧道實現地址轉換,然后再采用IPv4或IPv6直接互通。

        3.3 成熟期

        成熟期基本上完成網絡、系統的雙棧升級改造,重點在于IPv6在終端上的部署,當大部分終端采用雙棧或者純IPv6的方式進行通信時,逐步完成終端向純IPv6的遷移。

        成熟期寬帶互聯網訪問的模型如圖5所示。成熟期的主要部署內容包括:自由業務平臺和其他業務平臺均完成雙棧升級,終端完成雙棧或純IPv6部署,并逐步擴大純IPv6的比例。

        圖5 寬帶互聯網成熟期訪問模型

        成熟期將完成所有業務平臺的雙棧升級,完成所有終端的雙棧或純IPv6部署,并積極擴大純IPv6終端的比例。

        由于網絡、系統、終端均可以采用IPv6協議,因此成熟期終端、系統直接采用IPv6互通。

        4 運營商互聯網IPv6支持情況及演進思路

        中國運營商寬帶互聯網骨干網主要覆蓋至省會或大城市節點;互聯網業務用戶通過接入網、城域網到達骨干網。目前運營商的互聯網骨干網絡設備對IPv6的支持程度也不相同,目前基本上都支持ISISv6、OSPFv3和BGP4+等域內和域間路由協議。互聯網網絡中的設備基本上均通過IPv6 Ready第一階段認證(Phase-1),能夠支持基本IPv6功能。但仍有運營商的部分路由器尚不能支持NAT-PT功能,必須單獨部署地址轉換設備。

        目前互聯網中的城域網、接入網網絡設備在路由協議上,都能夠支持ISISv6、OSPFv3和BGP4+等域內和域間路由協議,部分設備還支持RIPng協議;在IPv6 Ready方面部分完成第一階段認證(Phase-1),還有部分完成了第二階段認證(Phase-2);在IPv6其他功能方面,都能支持雙棧和隧道功能,部分支持NAT-PT功能。寬帶接入網層面又由于主要采用物理專線或2層技術,涉及的IPv6問題較少,在此,不予深入討論。

        目前中國電信已分三階段啟動了IPv6網絡建設:第一階段,從2009年到2011年進行IPv6的試商用,將主要以IPv4業務為主,啟動網絡和平臺改造;第二階段從2012年到2015年進行IPv6規模商用,將出現IPv4與IPv6網絡和業務共存狀態,進行網絡和平臺的規模改造,業務逐步遷移,新型應用和用戶規模持續擴大;第三階段在2015年之后進行IPv6全面商用, IPv6應用占主導,IPv4網絡和業務平臺逐步退出,將解決Ipv4網絡孤島問題。中國移動已在承載網設備實驗室完成了規模測試,在開展了一系列分組域IPv6測試,提出了一種新的IPv6過渡技術——PNAT,并在CCSA立項推動移動終端支持IPv6的技術要求,還通過CNGI項目,中國移動開發了大量基于IPv6的新型業務,彩信、WAP等業務均已實現IPv6-Ready狀態;在2009年,還開展了超高清IPv6視頻通信業務,碼速達到了30M以上;此外,還設計了一套適合家庭的高清業務。中國聯通是CNGI的主要承建之一,2006年成立了通信行業唯一的下一代互聯網寬帶業務工程實驗室,在IPv6業務的創新方面有所突破,開展了所有互聯網話音、數據、視頻IPv6化實驗,表明實施IPv6過渡的技術已具備,中國聯通將穩妥適時的進行網絡的升級改造完成互聯網IPv6化。

        5 結語

        目前,IPv6的實際部署處于存在著若干IPv6孤島的狀況,僅有少量類似中國的CNGI、日本的e-Japan這樣的純IPv6試驗性骨干網,同時Internet的主體仍然使用IPv4的初期階段。因此,運營商和方案設備提供商們最為關注的是從IPv4到IPv6的過渡技術,以及現有電信設備對IPv6的支持和升級能力。國際內外相關的互聯網組織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標準工作組,制定了相應的國際標準,同時,已建立了大量的實驗網,對IPv6技術和相關應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測試工作,這些項目包括但不限于:6BONE、6REN、CERNET2、CNGI。除了這些實驗性的項目,很多的外國公司已經開始提供基于IPv6的業務和應用,比如:日本NTT的全IPv6網絡和美國Comcast的IPv6 寬帶接入業務。這些工作已為IPv6的采用及向IPv4/IPv6的演進做出了有力的支撐。總結這些實驗成果并結合運營商支撐的互聯網網絡的現狀,將有助于高效、低成本地實現全互聯網IPv6化,邁出向下一代互聯網堅實的一步。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IPv6網絡技術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舟曲县| 张家港市| 巨鹿县| 本溪| 略阳县| 呼伦贝尔市| 衡山县| 平利县| 磴口县| 惠安县| 临安市| 登封市| 德钦县| 普兰县| 黔南| 平陆县| 育儿| 孟连| 南川市| 平邑县| 全南县| 赤峰市| 抚宁县| 黔江区| 高密市| 馆陶县| 浠水县| 巴彦淖尔市| 新乐市| 清新县| 隆尧县| 宁都县| 得荣县| 东宁县| 开封市| 德庆县| 凤冈县| 灵台县| 乌鲁木齐市|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