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個有競爭力3G網絡策略
3.2.3 cdma2000 1xEV-DO網絡建設第三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指EV-DO REV.B階段,EV-DO REV.B支持更強的移動寬帶連接、廣播/多播、豐富的多媒體信息、高性能的PTT及廣播和用戶生成內容的發送與接收。EV-DO REV.B只需對現有的版本EV-DO REV.A網絡進行軟件升級,把多個版本A的載波綁在一起,基站和手機之間可以在前反向多個載波上同時傳送數據,從而獲得更高的峰值傳輸速率和系統吞吐量。以3載波為例,通過版本A軟件升級到版本B,前向峰值速率可達9.3Mbps,反向峰值速率可達5.4Mbps,數據速率為單載波的三倍。
3.2.4 移動臺初始化及頻率、制式選擇
移動臺(指雙模終端)開機后會根據本機儲存的數據信息(包括cdma2000 1x、cdma2000 1xEV-DO的頻段、頻點等其他信息)優先尋找cdma2000 1xEV-DO頻點,找到后接收基站側發送的小區開銷消息來確定最終要鎖定的cdma2000 1xEV-DO頻點。然后,移動臺會切換到cdma2000 1x系統搜索必要的信息。cdma2000 1xEV-DO頻點鎖定開始與基站側進行協商。
3.2.5 通話過程中頻率、制式切換
對于語音業務來說,在cdma2000 1xEV-DO網絡建設第一階段沒有引入VoIP,因此不支持話音業務的雙網切換。cdma2000 1xEV-DO網絡建設第二、三階段,引入了VoIP和IMS等技術,終端的話音業務可以在cdma2000 1x與cdma2000 1xEV-DO網絡中來回切換。
對于數據業務,在cdma2000 1xEV-DO網絡建設第一階段,終端在cdma2000 1xEV-DO網絡中發起高速數據業務后,如果移動到沒有覆蓋cdma2000 1xEV-DO網絡的區域,那么因為終端定時監聽cdma2000 1x網絡的信息,因此它會主動切換到cdma2000 1x網絡,保證了數據業務的連續性。反之,終端在cdma2000 1x網絡中發起高速數據業務后,如果進入Dormant態,那么在移動到cdma2000 1xEV-DO網絡覆蓋區域時,終端會定時切換到cdma2000 1xEV-DO頻點去發現cdma2000 1xEV-DO網絡信息。因此,終端會主動切換到cdma2000 1xEV-DO網絡。如果終端在cdma2000 1x網絡中發起高速數據業務后始終處于Active態,那么在移動到cdma2000 1xEV-DO網絡覆蓋區域時,因為終端不了解當前cdma2000 1xEV-DO網絡信息,所以不會主動切換到cdma2000 1xEV-DO網絡。
3.2.6 固網/PHS/移動3G融合
實現固網/PHS/移動3G融合,可提供具有電信特色的、差異化的業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可以把固網、小靈通網絡上的業務延續到移動3G網絡,加深用戶體驗;可以利用固網優勢實現覆蓋補充,解決移動3G建設初期網絡覆蓋差的問題,特別是室內覆蓋問題;可以發揮固網、PHS網的用戶資源優勢,實現與3G網絡間互相轉網和業務遷移。
3G網絡RF規劃原則和組網方式
CDMA網絡質量取決于網絡RF水平,而決定RF質量的就是我們熟知的網絡規劃工程參數,有基站位置、天線高度、天線型號、天線方向、天線傾角、發射功率等。在3G建設初期,城區宏蜂窩基站密度對今后擴容應該是充足的,后續建設不應大規模新增宏蜂窩基站而只是進行載波增加、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和微蜂窩建設。
4.1 不同地域天線的應用原則
4.1.1 城區基站天線應用原則
根據天線傾角計算公式: a=arctg(h/(r/2))
(式中a為波速傾角,h為天線高度,r為站間距離)
對話務量高密集區,基站間距離300-500米,可計算出天線傾角a大約在10o~19o,可采用內置電下傾9 o,水平半功率角65 o, ±45 o雙極化天線,加上機械可變下傾角15 o,可保證水平半功率波瓣寬度在主瓣下傾的10o~19o內無變化,結合調整基站發射功率,完全可以滿足對話務量高密集市區覆蓋且不干擾的要求。
對話務量中密集區,基站間距離大于500米,可計算出天線傾角a大約在6o~16o,可采用內置電下傾6o,水平半功率角65 o, ±45 o雙極化天線,加上一定的機械下傾角,可保證水平半功率波瓣寬度在主瓣下傾的6o~16o內無變化,可以滿足對話務量中密集市區覆蓋且不干擾的要求。
4.1.2 鄉鎮農村基站天線應用原則
對話務量低密集區,基站間距離可能更大,可計算出天線傾角a大約在3o~12o,可采用內置電下傾3o,水平半功率角65o, ±45 o雙極化天線,可保證水平半功率波瓣寬度在主瓣下傾的3o~12o內無變化,可以滿足對話務量低密集區覆蓋且不干擾的要求。
對于山區的高站(天線相對高度超過50米),一般應當選用具有零點填充功能的天線來解決近距離“塔下黑”問題。
4.1.3 鐵路或公路基站天線應用原則
鐵路或公路沿線需要覆蓋區域主要成狹長的帶狀分布,應盡量延長沿線方向覆蓋的距離,可以采用雙扇區型基站,采用窄波束高增益的定向天線,如單極化90o或45o水平面半功率角的高增益(16dbi~18dbi)定向天線,兩天線相背放置,使其最大輻射方向與公路或鐵路的方向一致。另外,如果還要兼顧沿線村莊的覆蓋,可采用全向或公路兼鎮天線(水平半功率角為210o)。
4.2 3G網絡RF組網方式
為降低運營商的租用機房成本,實現快速布網和集中維護,采用集中基帶池+RRU(射頻遠端模塊)的方式。基帶資源池和RRU之間的光纖傳輸信號的組網,組網方式主要有:
4.2.1 完全星形組網
所有的RRU直接與基帶資源池使用裸纖連接,這種組網方式的優點是可升級性能好,缺點是需要大量的裸纖資源,適用于那些光纖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
星形和鏈形混合組網
在這種組網情況下,每個站點使用一對裸纖與基帶池設備相連接,在站點內部的三個射頻遠端模塊則是采用鏈形組網方式。這種組網方式的優點是可以大量節約所需的裸纖資源量。但是,如果基帶池和站點之間的光纖斷路,則會造成整個站點無法提供服務。
圖二 星形和鏈形混合組網
光環形組網
在這種組網情況下,每個站點使用兩對裸纖和基帶池設備相連接。對于站點和基帶池之間的兩對光纖,在布置的時候使用不同的物理路徑,從而保證在同一時刻不會出現兩對光纖同時出現問題的狀況。這種組網方式既提高了傳輸系統的可靠性,又比完全星形連接的光纖量要少,所以是未來RF主力組網方式。
圖三 光環形組網
總結
我們在規劃建設中,從網絡競爭力出發,需要一開始就注重網絡規模,同時必須堅持設備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原則,深刻認識3G無線網絡面臨的關鍵問題和矛盾,靈活采取不同設備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快速、經濟地建設3G網絡并迅速投入運營成為運營商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一個重要法寶。
作者簡介:
李俊龍,工學學士,通信工程師,2000年7月以來一直從事GSM、CDMA網絡優化工作,目前主要負責CDMA網絡優化方面的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