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向私有云邁進 企業需應對四大挑戰

        向私有云邁進 企業需應對四大挑戰

        作者: 時間:2011-03-24 來源:網絡 收藏

        要確定這些費用,首先需要確定在五年周期內的架構購買成本,以及運作IT部門所需的資金和運作成本,包括員工工資,維護費用以及后勤費用。

        Whetstone 說:“費用的大頭是所有用戶都要使用的中心架構,但是你可以將其拆分并試著將固定成本分攤到一些應用程序上,這可以幫你建立一套數據資料供每年評估。你只需要每年檢查一下表格,看看哪些成本上升了,哪些下降了,然后考慮是否要改變費用模型。”

        但是要想實現Deloitte 的 Kay所希望的“用的少,費用就少”的模型,接下來還要引入測量工具,但是這類工具目前還處于不成熟的狀態,或者說進化中。

        Kay 同樣警告說:“企業必須考慮自己身的退款基礎,因為別的公司的退款策略不一定適合你。因此,如果你的企業是以交易為主的,可能會更注重用戶數量和系統升級,但是如果你的企業是以信息為主的,那么可能通過考察數據庫信息的點擊量來判斷服務提供情況更加合理。不過很多企業是混合型的,因此考慮起來也應該更加全面。”

        然而,要是遷移到由第三方機構提供的服務時,搞清楚IT損耗,使用情況以及成本和費用間的差異,都非常重要。

        Centrix Consulting 的董事長Lisa Hammond解釋說:“如果企業在轉型前不清楚自己的IT損耗和使用情況,那么怎么知道使用后費用到底是增加還是降低了呢?在四分之三的案例中,企業實際上都多花錢了。”

        產生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比如每個用戶每月支付250英鎊的服務費使用供應商提供的服務,但是同時企業內部還運行著自己原先的IT系統和架構,企業同時還要為自己內部的架構支付成本。

        她說:“從服務經濟的角度看,服務商需要知道自己到底在這些服務上投入多少成本,這樣才能與企業對話,告訴他們每月消耗了多少成本的服務。”

        組織和治理挑戰

        在向私有云遷移過程中,遇到的另一個挑戰是,業務單元不習慣與其它同事共享系統架構資源。這種思維意味著需要與之進行更多的對話,讓他們明白合作的好處,以及以后不再需要他們使用各自的專用資源。

        但是對于企業IT部門本身來說,遷移到共享或者類似共享的模式,也帶來了如何管理資源的問題。這種變化反過來又意味著IT功能可能需要改進或進行合理化,同時員工將不再滿足特定業務單位而是管理公共服務。

        比如Reed Specialist Recruitment對他們的IT技術人員進行再培訓,并將其分配到不同的日常團隊中,比如存儲,,以及Citrix團隊等。Whetstone解釋說:“他們必須對業務流程中的各個階段均有所了解,在一個的團隊中工作。”

        但是技術人員同時也需要在某些領域的開發技巧,比如商業或廠商管理技巧,用來與供應商談判外部私有云的管理問題或支付返款模式,比如是否可以在業務需求過大的時候將公共云資源納入私有云中。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確保已有的業務流程能滿足未來的需求,又或者這些業務會阻礙新服務的應用。

        進一步考慮,如果選擇采用第三方私有云供應商的服務,那么就有必要審查和擴展企業自身已有的風險框架范圍,確保風險框架包含了內部和外部架構,比如確保企業內部數據中心和供應商數據中心不處于同一地理位置。

        這種工作還包括將審核權利加入到合同中,并確保協議是以企業策略為基準的。為了應對潛在的快速變化的情況,還應確保風險評估框架能夠每半年進行一次升級,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每18個月。

        數據被鎖定的挑戰

        在考慮采用外部第三方私有云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時,需要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數據鎖定。雖然目前很多云服務供應商都為用戶提供數據遷移和轉換工具,幫助客戶將程序和數據遷移到供應商的服務器環境,但是并不是所有供應商的遷移工具都是基于開放標準開發的。

        Centrix Consulting的Hammond 解釋說:“企業必須非常小心,免得在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有些遷移工具很不錯,但是有一些就會導致企業數據和程序被鎖定。企業一定要避免選擇這樣的服務商。”

        在私有云環境中開發新的應用程序也會遇到被鎖定的問題。她說:“企業必須能夠從供應商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和框架中,將開發的程序提取出來,而不是依靠開發商的服務框架才能運行。否則,新開發的程序就成了與供應商的框架綁定在一起的程序了。”

        這種情況意味著CIO或企業架構團隊必須進行策略上的決斷,確定該使用哪些應用程序開發工具,以及框架。還需要定義數據標準以及何時的管理數據的方法,確保未來遷移到不同的云環境時不會出問題。這些都要落實到合同條款以及具體實施上,而不是僅憑口頭承諾。

        雖然向云環境遷移需要考慮很多問題,但是如今選擇了正確的路徑,將會使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變得更加平坦寬闊,不論未來是選擇什么樣的云技術。

        Capgemini外包部門的CTO Karl Deacon認為:“IT服務的一些元素,如數據工作流和業務邏輯,由于其所具有的差異性,將一直保留在企業內部。但是大部分常規服務,將隨著企業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及高靈活性的工作模式,而遷移到云環境。”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昌黎县| 保山市| 富锦市| 莎车县| 古浪县| 澄城县| 德惠市| 巴中市| 景东| 屯昌县| 雷波县| 东丰县| 合肥市| 保德县| 邹城市| 德令哈市| 长寿区| 祁东县| 罗甸县| 新和县| 陕西省| 广昌县| 麻城市| 龙游县| 佳木斯市| 金乡县| 朝阳县| 华宁县| 于都县| 澄城县| 岳西县| 沁源县| 株洲市| 大同县| 武宁县| 多伦县| 江山市| 贵阳市| 玉龙|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