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保障領域中的應用

        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保障領域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1-05-08 來源:網絡 收藏
          第一章項目提出的可行性

          信息化建設作為未來軍隊的努力方向,不論分屬那個軍兵種,以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已納入軍隊建設的日程。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軍事革命正在引起軍事領域的深刻變革,這場變革的實質是工業社會的機械化軍事形態向信息社會的信息化軍事形態轉變。伴隨這一歷史性轉變,軍隊信息化成為加速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成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技術是從20世紀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比傳統的條形碼等其他識別技術有許多優勢,它存儲信息量更大,存儲內容可動態改變、讀取目標距離更遠、可同時識別多個目標,其自動的、實時的識別能力尤其適合部隊對人員、車輛和軍械、物資進出的軍事化管理要求。

          目前外軍對RFID技術應用最具代表性的是美軍。美國國防部對RFID技術的應用源于現代戰爭的需要: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向中東運送了約4萬個集裝箱,但由于標識不清,其中2萬多個集裝箱不得不重新打開、登記、封裝并再次投入運輸系統。戰爭結束后,還有8000多個打開的集裝箱未能加以利用。后來美軍估計,如果當時采用了RFID技術來追蹤后勤物資的去向并獲得集裝箱的內容清單,將可能為國防部節省大約20億美元的支出。海灣戰爭后,美軍為解決物資在請領、運輸、分發等環節中存在的嚴重現實問題,給作戰部隊提供快速、準確的后勤保障,提出了資產管理計劃,目的是實現后勤保障中資產的高度透明化。而RFID技術的應用使美軍實現后勤物資透明化成為可能,為自動獲取在儲、在途、在用物資信息提供了方便靈活的解決方案。

          RFID技術已經被美軍廣泛應用于保障領域,如特定物品查尋系統、途中物資管理系統、單兵電子病歷卡、軍械軍備物資出入庫管理等,極大的改革了傳統物流跟蹤方式。通過采用RFID技術,使美軍的平均后勤補給時間大大縮短。軍械等軍備物資的信息化管理恰恰是我軍整體信息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大部分倉庫管理主要依賴人工操作,無法很好的適應未來戰爭對于快速準確保障的要求,所以充分利用RFID技術實現軍械軍備物資的自動化管理是我軍在物流信息化領域的關鍵實踐,也是未來實現物資保障全過程可視化,建立“精確型”戰場物資保障系統,實現物資保障決策的科學化和快速化的基礎。

          案例:2003年伊拉克戰爭,為美軍省下幾十億美元

          在2003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利用RFID技術建置的可視化后勤化網絡,使美軍的后勤補給能力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美軍可以輕松掌握所有后勤補給的實時信息;英軍也利用這個網絡,讓高達90%的后勤物資能夠有效率地運抵前線。這和1990年波灣戰爭時的情況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美軍在此次的海灣爭中,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及也門的集結點,以所裝置的射頻識別標簽來實時獲取后勤物資到位情況。在作戰時,美軍的后勤補給線也以移動的射頻識別讀取器來確保運往前線的補給可以準時到達,并且利用自動識別的技術,縮短在交接物資過程與盤點中的時間,將后勤補給的效益充分發揮。


        圖1美英聯軍所使用的射頻識別設備(固定和手持式讀寫器)


        圖2駐港部隊集裝箱在各港口、機場、鐵道、物流中心皆裝有射頻識別讀取裝置來收集后勤補給的動態數據

          美國國防部持續采用射頻識別科技,在軍事后勤上產成極大的效用,并幫助美軍完成了以下任務:
          ★透過自動化增加生產力并限制人工干涉,避免人為錯誤
          ★達成供應鏈的完全可視化
          ★消除超額庫存(多余補給品的申請)
          ★獲得快速的后勤管理,取得實時的供應鏈動態數據
          ★加速后勤物資由工廠到散兵坑的運送并改善對運送的掌握
          ★減少多余的數據錄入并且提高數據的正確性

          第二章RFID系統概述

          遠距離射頻自動識別系統是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實現物品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下的自動識別,從而實現目標的自動化管理。
          系統可根據不同的管理要求進行網絡管理,實現遠距離射頻識別的網絡化應用。該系統的識讀設備采用超高頻短波頻率(發射、接收頻率902-928MHz)實現可靠的全雙工無線數據通信。

          電子標簽采用嵌入式微處理器,并在嵌入式軟件的控制下,實現睡眠、喚醒、解碼、編碼、通信及信息碰撞處理等功能,識讀設備可同時識別多個目標;系統能可靠識別100km/h的快速移動目標,識別距離不小于5米,識別無盲區,無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信號繞射穿透力強,信息安全和保密性能高,操作使用方便,可適應多種不同的應用環境。

          RFID管理產品數據的基本原理

          用RFID管理槍械庫和軍事物資、管理數據的基本應用模型和硬件設備

          槍械庫應用模型:

          第三章系統簡介

          本系統是為部隊槍械庫和軍事物資的管理自動化、信息化而設計的,主要用于出入庫自動識別管理。

          系統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RFID技術實現自動識別和信息化管理,本系統能有效、準確、智能地對進出庫房的槍械進行信息自動識別、采集、記錄、上傳,以及對槍械的維護信息進行快速的查詢、統計,從而建立起軍隊軍用物資管理的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

          部隊槍械自動識別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射頻自動識別設備、槍械自動識別電子標簽、后臺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后臺管理系統由槍械電子標簽發放管理模塊、槍械出入庫自動識別模塊、用戶及用戶權限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以及數據統計查詢模塊等幾部份組成。
        系統功能如下:

          在槍械出入庫時自動識別、登記槍械信息,如槍械名稱、槍械型號、槍械編號、出入時間、經手人、批準人等;并掌握槍械流向;

          系統會進行領用人身份及權限的驗證,出現不符時,系統會自動報警;
          提供查詢、分析統計、打印等功能,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四章系統流程

          由于軍隊的性質比較特殊,緊急任務很多,加上日常的槍械維護等等,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很難做到槍械和指戰員的一一對應,因此在槍械管理方面應考慮建立連排長負責制,即取槍和還槍以連排為單位,每個連排長配發一個身份識別卡,在取槍或者還槍時出示并將卡號記錄入系統,并以此卡與所取走或歸還的槍械裝備建立關聯,以便于管理。(注,每次操作時不必連排長親自到場,可指派其他指戰員持卡操作即可。)

          操作時首先由槍械管理員登錄系統,此登錄身份可作為“批準人”。

          進行取還槍操作的指戰員出示連排長身份識別卡,其身份信息自動登記(如果身份識別不通過,比如卡片過期等等,可拒絕其請求)。

          身份登記識別之后,人員可以進入槍械庫,取槍流程中,在人員取好槍出槍械庫門時,由系統對槍械裝備進行自動掃描識別;還槍流程中,在人員攜槍械裝備入槍械庫門時,由系統對槍械裝備自動進行掃描識別。所識別槍械信息與先前的人員身份進行關聯,并進行權限判別,判別正確記錄到數據庫,另外取槍流程中,系統對槍械裝備自動識別后,由槍械庫管理員選取事由類型或輸入備注等其他信息與識別信息一同保存到數據庫中。

          根據系統掃描識別的信息,如果發現不規范操作,比如錯取其他連排隊伍所屬的槍械裝備等等情況出現時,系統將會報警。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黔西| 吉木乃县| 营口市| 册亨县| 台江县| 哈巴河县| 高平市| 玛沁县| 团风县| 梅州市| 津市市| 梁平县| 固始县| 吉林市| 江源县| 石阡县| 虞城县| 清涧县| 北安市| 咸宁市| 平谷区| 阿拉善盟| 都匀市| 平乡县| 兰溪市| 县级市| 铁岭市| 阿城市| 随州市| 鹤峰县| 茌平县| 仁寿县| 长宁县| 南溪县| 上高县| 石家庄市| 石林| 伊川县| 高尔夫|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