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主研制出世界首臺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
由第三軍醫大學重慶新橋醫院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7月11日在新橋醫院投入前期臨床試驗。這是世界上首臺專門用于脊柱微創手術的機器人系統,標志著臨床脊柱微創手術即將步入全新的機器人時代。
與傳統脊柱手術相比,脊柱微創手術有創口小、術后恢復周期短等特點,能使患者術后效果更好、生活質量更高,從而成為目前脊柱外科領域的主要發展方向。但由于脊柱毗鄰人體重要神經、血管,毫米誤差都可帶來災難性后果,因此在小切口微創手術操作中,要求技術更精細精確、動作更穩定。同時,由于脊柱微創手術需要反復通過術中X光或術中CT進行定位,易使醫生受放射線損傷,妨礙了脊柱微創手術的推廣運用。而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的誕生,則可以通過機械的精準定位并替代醫生在放射線下手術操作,既提高了手術的精準性,又能降低手術風險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同時還能降低對醫生的放射損害。
記者在試驗室看到,在研究人員的操控下,“機器人”不到1分鐘就輕松完成了對一塊腰椎模型的兩次定位、瞄準、鉆孔操作,而且在兩次對同一部位的重復操作中,幾乎毫發不差。
2008年,新橋醫院骨科主任周躍教授牽頭成立了攻關課題組,并于2009年聯合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開展合作攻關,研發出了這一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此機為第一代,屬全遙控型,主要用于脊柱微創手術中CT引導下椎弓根螺釘的植入固定,并逐步用于復雜的骨盆、髖臼骨折、骶骨骨折脫位、髓內釘遠端固定和股骨脛骨骨折螺釘固定等。
據周躍介紹,此型機器人還將向全自動化、遠程自動化和全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復雜、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實現遠程手術遙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