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智能IP監控面臨的技術挑戰和解決方案
目前智能監控的設計挑戰主要來自于監控工程應用對可靠性、實時性和可部署性的需求,如在可靠性方面,要求有強大的算法基礎、有針對具體應用需求的規則和抗干擾能力;在實時性方面,要求系統具備實時輸入、實時運算和實時控制的能力;在可部署性方面,要求系統能與當前混合式(模擬與數字)監控系統接口、可獨立工作、可內嵌至設備、具備規則設定與維護能力、以及低成本。
傳統處理架構的局限性
傳統的視頻監控應用以行業用戶為主,采用MCU+ASIC方案,這類視頻監控應用通常實現低分辨率的視頻信號處理、基本控制和數據傳輸,圖像質量較差,功能較單一。隨著視頻監控技術的進步以及應用需求的增長,更高的視頻體念、無線IP連接和智能分析功能發展趨勢使這類應用方案正面臨性能捉襟見肘的尷尬。
無線傳輸與有線傳輸最大的差別是無線網絡帶寬不穩定,基于DSP的方案采用軟件的實現方式,可以根據帶寬調整視頻的大小、碼流、幀數等,針對無線信道特點優化視頻壓縮算法,因此無論網絡情況如何,都可以保障視頻的流暢,不像采用MCU+ASIC方案所常見的馬賽克和斷幀的現象。無線應用通常由于環境更為多樣化,無線模塊本身也是功耗消耗以及散熱的大戶,甚至有些移動應用是電池供電,對處理器的低功耗有很高的要求。MCU+ASIC(或MCU+DSP)的雙處理器芯片架構決定了其功耗對于無線特別是移動無線應用相對較高。
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基于IP的視頻監控逐漸向包括高清特性的更高視頻體驗的趨勢發展,而其結果是更復雜的算法,以及對主芯片的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監控攝像機基于像素分辨率為CIF格式,壓縮標準復雜度低,從而對主芯片的處理性能要求不高。但是隨著IP視頻監控的迅速發展以及相關視頻標準的進步,人們期待更高的圖像清晰度和更高的幀率,如D1(704×576)或者更高的清晰度。同時,隨著無線IP視頻監控的流行,還需要考慮如何在傳輸過程中占用更少的帶寬,因此MPEG4和H.264正在成為主流。而這些更高的視頻信號分辨率和壓縮格式大大提高了對核心處理器的處理能力的需求。而傳統的MCU+ASIC的方案要實現更高清晰度的視頻,通常必須增加協處理器。
此外,人臉識別、運動物體主動追蹤、人流統計等多種智能功能已開始逐漸廣泛商用。對于這類需要智能圖像分析的特定應用來說,傳統解決方案無法完成視頻分析所需要進行的大量運算處理,必須在MCU+ASIC之外增加協處理器,這種復雜的解決方案無論是BOM成本、功耗還是開發難度都不足取。視頻監控系統的網絡化和分布式處理的要求,以及大規模工程安裝對成本、體積和功耗的限制和非標準化的智能視頻分析,使得具有軟件設計的靈活性和具有強大處理能力的DSP具有更明顯的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