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安全與國防 > 設計應用 > 技術案例:CPU卡應用方案和密碼管理技術

        技術案例:CPU卡應用方案和密碼管理技術

        作者: 時間:2010-01-04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以LEGIC的應用方案——“卡中卡”為例,對應用中的算法進行了綜合性介紹,指出基于通用方法的CPU系統的性也存在一定的隱患。建議應用時選用通過認證(GP,EAL+),最好是采用AES方法的CPU;在COS的選擇上,最好采用具有通訊安全認證的系統,以及最好采用JAVA基礎的COS,如JCOP等。

        端到端的安全性

        在整個讀卡的過程中,LEGIC提供的CPU卡應用方案,不單從最前端的卡片上為數據保密,到最終把讀取的數據從發出去的過程中,都有非常嚴密的保護。圖1是卡片到數據在空中的傳輸,到收集數據,到把數據傳輸的一個點對點的數據安全示意圖。

        圖1

        1、卡片內的數據保護

        該CPU卡獨有的MTSC(主令牌系統)是一個密鑰管理系統。而每個令牌內都存有一個密鑰基因。保護數據的密鑰是由密鑰基因加上卡片的UID號,通過運算程式,在卡片初始化的過程中而產生的。所以卡片經過初始化后,就建立了“一卡一密”和“一扇一密”來保護扇段內的數據。采用的加密方法,除了通用的DES、3DES、SHA-1之外,也有新的CPU卡應用中采用AES加密方法。由于系統提供的讀頭及CPU卡上應用程序,并支持在線更新,安全保障有了保證。

        系統不單對卡片內的數據作出保護,如應用需要的話,就連公開的序列號(UID)也可以進行加密保護。這樣就可保證UID的唯一性,也同時增強安全性。

        系統雖然應用了多樣化密鑰(DiversifyKey)的概念去保護卡內的數據,但每一種芯片卡的密鑰運算程式都不一樣。這對“黑客”而言,破解一種芯片的密鑰運算方法,不代表同時把其他種類的芯片一起解破,實際上,他又要從頭開始。除了傳統高安全的邏輯加密技術之外,寫在CPU卡內的數據不單只靠COS的密鑰保護,同時也保護自己的數據,這樣不只更安全,而且不會和其他應用發生沖突,這也是CPU卡應用上的獨到之處。

        2、讀卡器和卡片之間的數據傳輸

        所有讀卡器和卡片在通訊開始時,都會通過一個鑒證程序來確保在讀卡器前面的卡片是不是一張真正的CPU卡片,而非“克隆卡”。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防止有人嘗試盜取空中傳輸數據的企圖。

        讀卡器和卡片之間的通訊是絕對不會把保護數據的密鑰在空中傳輸,這是為了確保密鑰的安全性。

        所有數據的傳輸都可選用自有的加密方法,也可以選用市場上通用的DES、3DES或AES(只在AFS4096上實現)的加密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數據在傳輸中被盜取,也無法解開數據本身的內容。

        所有數據的傳輸都可以加驗證功能(CRCCheck),這樣也確保了數據傳輸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

        3、讀卡器的安全性

        CPU卡的讀卡器都有自動消除令牌功能,以配合讀卡器一經非法打開,存儲的令牌將自動消除。這相對用PSAM卡儲存密鑰要安全得多。因為萬一坐卡器或POS終端被盜,PSAM卡也會一起被盜。現時的PSAM和對應的DES算法被廣泛應用,但它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爭論。其一,DES作為lucifer算法的改進版本,但卻從lucifer算法的密碼長度128位,變成了56位。56位的密碼應該不足以抵御窮舉攻擊。其二,DES內部結構中至關重要的S盒的設計標準是保密的,無法確信真是安全。而密碼相關信息存于芯片內部,安全性更好。

        CPU卡的讀卡器需接受相關令牌的授權才可對相關的卡片作出讀寫操作,無需進行密碼的傳遞。授權卡是實物形式,可以授權及取回,從而減少管理風險。

        4、讀卡器到電腦通訊安全

        讀寫器到電腦之間的通訊,還可以采用鑒證及加密來實現數據保護。其實現與無線接口的三次認證類似,不再詳述。以上所有不同的安全功能,都在技術基層上增加了本身的復雜性,相對的也增加了技術本身的抗破解能力。

        密碼管理系統

        密碼管理一般包括密碼生成、密碼分散、密碼傳遞,下面的密碼管理是建設部的密碼管理的介紹。

        密鑰卡中新密鑰的產生主要有兩類方式:即直接在密鑰卡中產生新密鑰;在其它安全設備中產生新密鑰,然后裝載到密鑰卡中。產生新密鑰的數據,可以是碼單、密鑰種子等形式。碼單實際上是密鑰種子的一種形式,它將種子數據分成幾部分,分別由不同的人控制,這樣可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不同的應用密鑰是根據加密算法進行分散運算取得的。經過從種子數據、到應用主密鑰、地區分密鑰、卡分散密鑰等多層次逐級分散。密鑰分散的目的,即使某個子密鑰泄露了,那也不會威脅管理主密鑰的安全,因為無法從子密鑰和分散數據推導出主密鑰,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風險和管理成本。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剑阁县| 甘谷县| 枞阳县| 泗洪县| 西畴县| 金华市| 县级市| 射阳县| 五指山市| 库车县| 祁门县| 龙泉市| 菏泽市| 永定县| 浦江县| 吉林省| 赤峰市| 丰县| 峨山| 麻栗坡县| 洛扎县| 阳东县| 彭泽县| 永昌县| 修文县| 石楼县| 会理县| 长春市| 红原县| 文化| 龙里县| 普陀区| 荔浦县| 巍山| 浮山县| 辉南县| 漳浦县| 东乡县| 金溪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