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無線報警系統多種傳輸方式的應用
無線報警系統按照傳輸的模式劃分的話,可以分為內部射頻傳輸與移動無線網絡傳輸兩種。內部的射頻傳輸大多是采用調頻(FM)來傳遞信號,即探測器到主機的短距離內部信號的發射與接收,然后產生報警。一般,目前都采用由國家規定的433兆赫與315兆赫的兩個不同頻段。移動網絡傳輸通常采用的是GSM、GPRS、CDMA等無線移動網絡作為傳輸中樞來完成報警。
射頻傳輸
射頻(簡稱RF),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于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若將電信息源(模擬或數字的)用高頻電流進行調制(調幅或調頻),形成射頻信號,經過天線發射到空中;遠距離將射頻信號接收后進行反調制,即解調還原成電信息源,這一過程稱為無線傳輸。無線報警產品采用的就是這種類似于收音機信號傳輸一樣的模式。
射頻傳輸分調頻(FM)與調幅(AM)兩種。調頻制功率利用率大于調幅制、調頻比調幅抗干擾能力強等優勢,因此一般廠家的產品都選用調頻(FM)制式而不選擇調幅的方式來進行信號傳輸。迪衛智能的經理張英勇也表示:與調幅相比,調頻信號具有抗干擾能力強、發射距離遠、功耗低等優點。因而無線報警系統產品采用調頻模式是選擇的必然。
移動網絡的信號傳輸
據了解,無線報警系統采用移動網絡傳輸需要內置無線網絡模塊(類似于手機卡),通過這個內置卡才能與移動網絡進行信號互動,因此,內置卡在傳遞的過程中就扮演了重要的中樞角色。此外,無線報警系統采用的移動網絡傳輸也有多種模式。主要有GSM、GPRS、CDMA等,它們在傳輸方式上有著密切的關聯但在功能特性上又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1、GSM
BOSCH的高級經理柳強認為,無線報警產品采用GSM傳輸模式是便捷的,它也是整個無線報警系統市場采用較多的一種傳輸模式。這種傳輸模式是通過網絡傳輸,通過信號傳遞及移動電話集成作用來實現的。無線報警系統與聯網報警中心結合實際上就是采用GSM網絡傳輸模式來運作,將信號發送到報警中心并傳送至用戶手機上(GSM傳輸其實是PSPN最好的備份)。通過這樣的結合可以使報警系統得到相互驗證,保證警情更加準確。因此,未來的家居及聯網報警系統合作上,會更多的通過手機及GSM網絡傳輸方式來傳遞警情。
2、GPRS
GESecurity產品經理MinniLin及技術部陳偉介紹,若在無線主機中內置GPRS模塊便可以通過GPRS網絡來實現報警,采用這種方式,需要在用戶端安裝一個服務器協助信號傳遞;當遭遇警情,報警主機發射報警信號,遠端WAP頁面實行管理,便將信號發送到用戶手機終端上。這樣,主機報警由內置模塊將報警信號通過GPRS網絡發送信息(或語音)到用戶手機上,便完成了報警。
3、CDMA
深圳市來邦科技有限公司的湯樹云認為,運用GSM、GPRS、CDMA等移動或聯通的無線網絡進行數據傳輸能夠在其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得到強有力的保證;但由于這樣過分依賴于移動網絡,因而在運營成本上的花費過高。所以采用移動網絡的智能化信號傳輸只能令一些普通家庭用戶望洋興嘆了。
射頻傳輸與移動網絡傳輸的共同協作,為無線報警系統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如此多樣的信號傳輸模式,也使用戶對無線報警系統產品的選擇有了更多的余地。
紅外熱像儀相關文章:紅外熱像儀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