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安全與國防 > 設計應用 > 從哥倫比亞飛機失事事件談飛機防雷措施

        從哥倫比亞飛機失事事件談飛機防雷措施

        作者: 時間:2010-08-18 來源:網絡 收藏

        民航飛機在雷雨天氣中如何防雷?雷電對飛機又有怎樣的傷害?目前已經成為保護人民群眾安全的一個重要領域。 8月16日,一架客機在圣安德烈斯島降落時遭雷擊墜毀,造成有1人死亡,120人受傷,其中5人重傷,飛機機身被斷成3段,飛機損毀嚴重。再次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乘坐飛機是否安全,飛機對雷電又有怎么樣的防護措施了?

        客機哥倫比亞降落時遭雷擊墜毀

        一架客機在圣降落時遭雷擊墜毀 措施成為焦點

          我們知道通常雷擊有三種主要形式:其一是帶電的云層與大地上某一點之間發生迅猛的放電現象,叫做“直擊雷”。其二是帶電云層由于靜電感應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圍帶上異種電荷。當直擊雷發生以后,云層帶電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圍由于散流電阻大,以致出現局部高電壓,或者由于直擊雷放電過程中,強大的脈沖電流對周圍的導線或金屬物產生電磁感應發生高電壓以致發生閃擊的現象,叫做“二次雷”或稱“感應雷”。其三是“球形雷”。可以通過對事件的描述,這次的雷擊應該屬于第二種“二次雷”,對于飛機的影響相對較大。

          而且強雷暴天氣常伴有閃電、雷鳴、暴雨、大風,有時還會出現冰雹、龍卷風和下擊暴流等災害性天氣。當飛機進入強雷暴活動區內,輕者造成飛機損傷,重者機毀人亡。目前世界上一半的都由雷暴天氣引起。如2000年6月22日的武航空難便是雷暴引起。面對如此猛烈的雷電,飛機又有做怎樣的防雷措施了?

          據了解,在空中飛行的飛機是不安裝避雷針的,但飛機還是有避雷裝置的。實際上避雷針是一個引雷針,安裝在地面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上,它的作用是將空中的雷擊所產生的電流,通過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體引到大地,從而保護了財產和人身安全。而飛機飛行和地面是不產生接觸的,所以飛機都沒有避雷針。飛機上的防雷裝置是安裝在飛機主翼或尾翼尖端處的“靜電釋放器”,它是像刷子一樣的金屬放電刷,約3根手指粗,由幾十根很細的針組成,總的電阻相對機身來說是非常小的。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放電刷能夠將飛機外殼累積的大量電荷放至大氣中,有的飛機上安裝的靜電釋放器多達十幾個。

          另外,飛機外殼中非金屬材料制成的結構一般都裝有避雷條,比如,機頭雷達天線罩的表面貼有避雷條,尾翼也埋了避雷條,它們的作用是為了使雷電電流順利通過機殼表面。因此,當飛機受到雷擊時,上述的防雷裝置會幫助電流經過機殼傳輸到機身或機翼伸出的金屬放電刷而迅速放電。飛機每飛行數萬小時就可能會遭雷擊一次,但由于機殼大部分皆是導體,因此當飛機遭雷擊時,電流會經由機殼流過,不會形成“電壓差”,并由機身或機翼伸出的避雷針放電,并不會進入導體內部傷害到里頭的乘客,有時強大的電流在流過機身或機翼表皮時會留下小小的燒蝕洞或缺口,對飛行并無大礙,因為現代新型的飛機都具有密封性佳、防止火花引爆的結構油箱。

        飛機防雷措施

        飛機防雷措施的基本是料敵于先

          同時,小編還了解到,飛機上都會裝有雷達,天線朝向地面,這樣在平面位置顯示器上就顯示出了一幅"雷達地圖",領航員通過觀看雷達地圖,就能隨時知道雷暴發生的情況,保證飛機按航線飛行。可以說,飛機在應對雷電已經是做好了準備。

          飛機本身已經做好了相當的防雷措施,但要真正避免被雷擊的事件發生,還需要嚴格執行繞飛雷雨等的有關規定。畢竟雷電的威力相當之大,再好的防護措施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采用雷達預先了解雷電區域,提前繞行才是保證飛機安全的基本保障。從本次事件看出,飛行員在距離跑道相當近的距離里發現了雷電,卻并沒有避開,依舊照常降落,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所幸的是,并未出現大的人員傷亡,可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勃利县| 隆回县| 柳林县| 遵化市| 南丹县| 顺平县| 湖南省| 平谷区| 锦州市| 卫辉市| 炉霍县| 关岭| 武川县| 绥中县| 柳林县| 伊通| 墨竹工卡县| 镇沅| 汉阴县| 兴宁市| 德兴市| 鄂伦春自治旗| 高雄县| 泰来县| 峨山| 丰城市| 静海县| 修水县| 蒙山县| 西丰县| 光泽县| 太原市| 电白县| 元谋县| 家居| 仪征市| 郓城县| 松潘县| 南川市|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