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p是否高清?探知監控高清的實現奧秘
不過,網絡監控技術的出現終于使監控攝像技術沖破了這個瓶頸,而高清的概念也被大家所廣泛的關注。也許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可能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現在的高清到底是什么一個概念呢?高清的鏡頭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呢?下面我們就對攝像機的高清鏡頭進行一次小小的剖析,來為大家解決這個心中的疑惑。
720p是否高清?探知監控高清的實現奧秘
720p到底算不算高清?
一直以來,高清的底線都是不少用戶迷惑的地方。有些時候,賣場的賣家會宣稱720p的高清產品如何如何。同時,我們有時又會聽到1080p是唯一高清產品的宣傳。面對這兩個矛盾的言論,恐怕不少人就已經暈頭轉向了--高清,到底是哪個呢?
在這里面,我們要可以強調一個概念。就是高清與百萬像素的概念。而至于為何大家容易把高清和百萬像素混淆。恐怕還是因為模擬監控的緣故。對于模擬監控設備來說,即使水平電視線再高,它的實際像素數也不過三四十萬左右。因此,如果遇上一個百萬像素的監控設備,對于模擬設備就已經絕對算的上是高清了。
不過,高清終究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與百萬像素鏡頭這種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為種類劃分的概念來說,自然有著更深的標準與意義。對于百萬像素的鏡頭來說,它當前包括100萬像素,130萬像素,140萬像素,150萬像素,200萬像素,300萬像素,500萬像素,800萬像素和1000萬像等幾款主流的鏡頭。而對于高清的標準來說,目前國際公認的標準主要根據美國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對高清產品的認定標準:即720p(1280*720萬像素的逐行掃描),1080i(1920*1080萬像素的隔行掃描模式),以及1080p(1980*1080萬像素的逐行掃描模式),只有在達到了上述的三個標準的情況下,才可稱為是高清的成像效果。
不過,由于當前隨著鏡頭技術的越來越完善,成像清晰度的越來越高,720p已經逐漸的淪為邊緣化。它正在從一個高清與標清的過渡標準,漸漸的徹底淪為一個標清的成像范疇。而對于各廠家來說,也正在將高清產品逐漸與1080p實現完全的掛鉤。如果從這個標準來算的話,恐怕只有在200萬像素以上的成像產品,才能稱之為絕對的高清設備。
交管領域成為網絡高清的主要試水點
除了鏡頭,高清還需要什么?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高清監控所需要的鏡頭像素。不過,難道只要鏡頭到位就一定是高清么?在高清的實現上,還有什么樣的其他要求呢?
遠距高清一定網絡化
這里說高清一定網絡化,一定會有讀者認為筆者忽視了數字高清的存在。不過,對于一套成熟的,具有廣闊交流能力的系統來說,網絡高清監控依然是滿足這些需求的唯一方式。這是因為,由于網絡監控是基于視頻壓縮處理并且經過網絡線路進行傳輸,因此在信號的處理與傳輸上無疑省下了巨大的成本支出。
一般情況下,采集后未經壓縮的高清視頻信號有模擬和數字兩種傳輸方式。模擬傳輸一般采用YPbPr分量傳輸,一路高清視頻信號需要三根同軸線纜同時傳輸。數字傳輸一般采用DVI、HDMI或者HD-SDI傳輸,其中DVI或HDMI的傳輸距離只有幾米,不適合用于監控傳輸,而HD-SDI雖可以傳輸100米左右,但對同軸電纜的要求很高,線纜的價格也非常昂貴。因此,如果不經壓縮的話,高清傳輸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
網絡高清已經為特殊領域監控貢獻了巨大的作用
高清一定CMOS
盡管CCD傳感器在傳統的模擬監控中已經霸占霸主位置多年。但是對于當前的網絡高清產品來說,CMOS已經幾乎完全取代了CCD的應用。當前高清視頻傳感器以CMOS為主,CMOS傳感器直接輸出數字化的視頻信號,在攝像機中通過DSP或ASIC對此數字高清視頻信號直接進行壓縮編碼,然后以網絡化方式傳輸,要比攝像機直接輸出高清信號來得經濟,且處理效率也變得更高。而這些也都是CCD芯片所不具備的能力。此外,在現在的技術下,靈敏度,感光度等方面CMOS也都在逐漸實現著對CCD的超越,不得不說這也對高清的呈現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此外,高清監控的實現也是必須建立在16:9的顯示器下,并且有著60hz掃描能力的設備來實現。否則的話,再先進的設備也會使高清成為一句簡單的空話。
其實,就像我們此前常常提到的,高清絕對是一項嚴謹的標準,而非隨意應用的噱頭。只是在這些年混亂的宣傳中,我們自己也逐漸迷失了對標準的認識。對于高清來說,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但有利于我們自己對監控效果的整體把握,同時,也是節約成本,避免浪費的一個有效的手段。
評論